18岁离乡去闯荡,38岁返乡再创业。在41岁的赵华新心里,变的是工作生活的地点,不变的是对家乡的那份桑梓情、赤子心。返乡以来,他带动赵古屯村发展集体经济、整治人居环境,现在是黄夹镇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影响、情感上有乡愁的新时代乡贤,是传承乡村文化的基因,是乡村的精神灵魂,更是乡村振兴最宝贵的人才资源之一。如何打好“乡情牌”,让在外优秀人才心系家乡、服务家乡?怎样用活“游子情”,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如何谋实“筑巢招”,吸引在外企业家、专家学者、技能人才回乡,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
“2018年以来,乐陵市创新基层统战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突出政治引领,健全组织,激发活力,团结引导广大乡贤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富美和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凝聚智慧和力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探索出‘乐陵路径’。”乐陵市委书记樊廷雷说。
截至目前,乐陵市市级层面已建立拥有 3600多名乡贤代表的人才库。14名乡贤党员回村任职,96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通过乡贤吸引120多名外地企业家、专家学者到乐陵洽谈考察,2名专家挂职乐陵副市长。350多名乡贤代表被聘为乡村振兴顾问,1089名乡贤人士结对帮扶“一村一品”同心建设工程,兴建乡贤助村公益项目108个,全市上下形成了“群贤同心谋良策、齐心共绘振兴图”的生动局面。
筑平台、织纽带,拓宽“回乡路”,引群贤毕至
说起自己的“回乡路”,乐陵市花园镇大韩社区大韩村党支部书记韩向勇颇有感慨:“常年在外打拼,也算事业有成,但内心对家乡的感情却越来越浓烈,盼着有朝一日能回到家乡,回报家乡。”
1980年出生的韩向勇,17岁就外出务工,在天津、北京打拼了20多年,成为北京戎威远安全服务集团常务副董事长,带领11万多名保安人员守护着首都的安全稳定。在他看来,此时“衣锦还乡”,不仅是对自己事业的肯定,更是为家乡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契机。他加入花园商会,并担任副会长,为花园镇在外企业家做好服务,担当起在外人员与家乡联系的桥梁。
“吸引乡贤助力家乡发展,既要打好‘乡情牌’,又要筑平台、织纽带,找准双方需求的结合点。”乐陵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苏利军说,为做好这篇大文章,乐陵做到了上下齐心协力。
在乐陵市级层面,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全市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推进会议专题部署,市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乡镇(街道)乡贤联谊会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将乡贤统战工作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作为一项重点创新工程来实施;建立了乡贤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副书记任总召集人,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24个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的乡贤统战工作体系;成立乐陵市乡贤联谊总会,作为乐陵人发展大会日常办事机构。
想让在外乡贤有归属感,就要先让他们在家乡有“存在感”。乐陵市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乡贤联谊会,在京津沪等地设立乡贤驿站36家,搭建了在外乡贤与家乡沟通联谊的桥梁和纽带。村级层面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统战工作联络员的作用,按照“边摸、边建、边发挥作用”的思路,在重点社区(村)成立乡贤议事会、参事会,构建基层协商民主新路径,实现了市、乡镇(街道)和重点村(居)乡贤联谊组织的“三级覆盖”,让乡贤在外有事找组织、回家干事有平台,增强了返乡助乡的信心和决心。
下真功、解真难,释放新力量,促产业振兴
据统计,乐陵市70多万人口中,在外人口近30万,这些在外的乐陵人有乡愁、有家乡情结,正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与有生力量。
10月23日举行的乐陵市食品名市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由北京大董烤鸭店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董师傅烤鸭新零售生产基地项目,成为首批入驻晓麦铺生态食品产业园的项目之一。
“近几年,家乡的变化真大!作为一个长期在北京发展的乐陵人,这次随着大董公司在乐陵投资建厂,能回乡发展让我十分自豪。”小大董(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秀松说。
事实上,在乐陵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有在外乡贤积极出钱、出力,也有本土乡贤主动出招、献计献策。
王木腿村是孔镇镇三大中心村之一。近年来,该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创办了勇创裕民合作社,建设了580亩的现代有机林果基地,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推动全面振兴的特色振兴路。王木腿村的改变,离不开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三峰。作为土生土长的王木腿村人,王三峰发挥自己在农业部门工作的优势,为村里牵线搭桥,聘请了省果树研究所3名果树专家、1名植保专家,定期为村民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大大提升了林果基地的科技支撑。
“新时代乡贤群体不仅是一座人才资源的宝库,还是一座资本资源的宝库、人脉资源的宝库。乡贤助力家乡发展的形式多样,主要是引导他们发挥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苏利军说,“乐陵市按照创新党建引领、乡贤融入、资源整合、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1+4’五大工程,为乡贤发挥引领作用创造环境。”
“党建·风筝工程”,在乐陵人密集的北京、天津等地成立流动党员党委,让广大在外流动党员带领所有乡贤“有家”“回家”“顾家”,更“恋家”。“乡贤·回归故里”工程,在招引人才回归、提高政务服务、凝聚乡音乡情等方面下大功夫,使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合伙人”。“乡贤·资政善治”工程,探索建立“村‘两委’+乡贤”乡村治理议事制度,支持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基层协商民主新途径。“乡贤·情暖枣乡”工程,鼓励和支持乡贤参与开展公共事业建设、捐资助学、扶贫助困、孝亲敬老、志愿服务、挖掘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独特民间艺术,建立公益性乡贤基金会,服务家乡建设。“乡贤·引领乡风” 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干部群众在文化上寻脉、价值上寻根、精神上寻源,倡树文明新风。
凝乡情、聚合力,激发原动力,扬文明乡风
走进位于杨盘村的丁坞镇综合文化中心老年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民所作的字画,画室里坐满了前来学习、练习农民画的周边群众。
这种温馨和谐的场面,在以前的杨盘村是非常鲜见的。作为一个纯农业村,杨盘村一直是丁坞镇的“老大难”村,每到农闲时节,村里赌博之风较重,家庭矛盾、邻里矛盾较多。“我年轻时学过书法和绘画,何不用这特长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呢?”乡贤贾希亮以前在村里负责电影放映,赋闲后看到村里风气不好,主动与镇政府商量,成立了农民画工作室,吸引村民来学习书法和农民画。
像杨盘村一样,如今不少村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妇幼留守村庄,谁来滋养乡风?乐陵的回答是:发挥乡贤作用,弘扬乡贤文化,用乡贤的经验、学识、专长、财富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用乡贤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温暖故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乡贤的感召力、乡贤文化的信服力,对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更有示范引领作用。丁坞镇依托镇综合文化中心,成立乡贤活动办公室,将经推举入选的乡贤事迹贴上墙,展示乡贤公德、事迹,在全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贤德高望重、为人楷模,也是乡民言行身教的标杆、道德教化的榜样。通过乡贤返乡创业,乐陵市共创办留守妇女创业点155处,提供扶贫就业岗位2400多个。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设乡贤馆5处、村级乡贤讲堂111处,组建乡贤宣讲团17支、志愿服务团79个,为传播乡贤文化、弘扬乡贤精神、倡导乡风文明、建设美丽家乡提供了场所和阵地。
乡贤还是乡村的“安全阀”“润滑剂”“助推器”,他们的崇德尚善、引领示范,深深影响着乡村秩序的维持与稳固、乡村社会的治理与发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软约束”“软治理”,维护稳定和谐的重要作用。乐陵市通过成立乡贤参事会、邻里互助会,帮助调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230 多件,全市 75 个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提升,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胥爱珍 通讯员|孙立雪 编辑|赵治红
审核|钟伟 终审|胥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