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长远 久久为功 ——2021年下半年德州市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系列述评之一

2021年,禹城市的功能糖产业又有新发展:4月21日,禹城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主板上市,禹城市功能糖领域上市企业增至2家;8月,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启动高端制造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企业跻身百亿级企业行列……从1997年首家功能糖企业落地至今,禹城市功能糖产业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80%以上、国际市场份额35%左右。

谋划长远、久久为功,高质量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没有多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就不可能取得历史性的成就。观摩中,我们看到,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一些县市区凭借多年“深耕细作”,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各自积淀强劲势能,有效支持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无到有,搭建发展平台

有大的平台,才能承载大的产业,有高端的载体才能承接高端的项目。平台载体建设与运营也最考验各地的发展眼界、落实能力、工作定力。

在平台建设上,宁津县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本次观摩,宁津县4个项目中有两个落户当地规划建设的三大片区。2021年,该县产城融合东部新区、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南部科技金融创新区三大核心平台持续扩容提质,新签约项目23个、合同总金额145.9亿元;新开工项目29个、到位资金44.15亿元。

为加速产业发展,5年前,宁津县决定规划建设三大片区。其中,仅东部新区的规划面积就达到县城原有建成区的两倍,投入资金高达数十亿元。“如今,25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东部新区已聚集我县80%的重点项目,贡献了全县90%以上的税收,先后落地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多达43个,总投资超135亿元。”宁津县县长王成介绍。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齐河县在平台建设上起步更早。该县持续数年、投入数十亿元打造了齐河经济开发区等多个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为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齐河县落地新项目78个,其中25个过亿元项目落户在开发区。

在乐陵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迅猛。目前该园区在产企业28家,近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30%以上。早在2010年当地就围绕该园区开始规划立项、启动建设,并纳入“黄三角”发展规划。2011年完成总体发展规划,2013年完成道路、热力等9项专项规划,2017年获批省级规范化化工园区,2018年通过首批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如今该园区已是乐陵经济发展版图中最重要的增长极。

持续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地区走向繁荣发展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披荆斩棘的制胜之道。

日前,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将支持25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德州市榜上有名。作为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主力军”,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效明显。截至目前,该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0.3%,均居全市首位。德州高创中心获批全市唯一的2021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放大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效应,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在开发区成立之初,我们就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一环,不仅在2014年启动建设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2016年还出台《关于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我们又上线了‘双创’信息管理平台,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部部长赵兴表示。

对接大院大所、借智借力发展是各地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次观摩,乐陵市展示的有研新材料、泰山体育等多个项目都表现出较高的科技含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地早在2014年就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目前已经建起20个,50多个高校创新团队先后帮助企业完成各类课题研究数百项。2020年5月,乐陵市还率先在德州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目前,该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35家,获批省技术转移先进市等。

科技创新是禹城市支撑发展的三大基石之一,如今该市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51.3%。2014年,该市就与山东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多年来先后有多项技术成果在禹城成功转化。同时,该市还连续7年召开科技人才工作会议,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7亿元。比禹城行动更早一步,2013年,齐河县与山东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如今,当地引进市级以上重点人才达到255人,企业创新平台达146家,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县,为全市唯一。

长远布局,完善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完善链条、形成集群,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集约节约社会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观摩中,多个县市区的特色产业已初步呈现集群特征。

武城县展示了暖通空调产业新项目——年产32万吨家电板项目,可填补当地暖通空调产业原材料短板。作为“立县产业”中的典型代表,武城县暖通空调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今,在品牌、规模、成本、技术以及产业链完整度上,均形成了一定优势。

我市工业经济起步早,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一批特色产业,但由于缺少规划,这些产业普遍存在布局混乱、层次不高、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但如今,不仅仅是武城暖通空调产业,像禹城功能糖、乐陵循环经济、宁津健身器材等多个县市区的特色产业实现了资源整合、层次跃升,不仅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产品层次明显提升,整体布局也更加合理。

以武城暖通空调产业为例,该产业上世纪90年代就在当地兴起,但最初只能生产风道等低端配件,到2010年以后,当地虽然也成长起一批骨干企业,但整个产业绝大多数仍是“作坊式”的小商户、小业主。2016年,武城县围绕暖通空调产业开展“育苗”专项行动,培植起一批优质规范、潜力较大的“种子企业”;2017年,抢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倒逼”机遇,关停了3000余家“散乱污”企业,并通过“种子企业”搭建平台,创新“共享工厂”等发展模式,吸纳“散乱污”企业关停后的游离资源,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2018年以来,围绕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做强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末,该产业税收增幅已连续3年保持在30%以上。

在齐河县,文旅产业在10余年间实现从无到有。本次观摩,齐河县沿途展示黄河水街、康养文化基地等多个文旅项目。眼下,该县依托省级旅游度假区黄河国际生态城,已相继打造了海洋极地世界、梦幻世界、中国驿、动物王国等众多精品景区集群,并引进济高国际康养基地、冰雪文旅项目等新业态集群,推出“黄河味道·齐河”区域公用品牌,特色文旅产品体系在当地逐步形成。“我们充分发挥紧靠省城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文旅活县’工程,从零起步,历经10余年不懈努力,如今已经建立起千亿级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齐河县文旅局局长李磊介绍。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贺 编辑 | 刘勇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