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融合释放创新动能 | 盘点2021·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④


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探索出一条科金产融合创新之路。2021年前11个月,全市50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7%,高于全部规上企业增速4.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高于全部工业2.6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5.5%,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同比增长53%。

广搭平台

“牵手”600余大院大所

1月4日,在海力达模塑有限公司,一批新下线的医疗CT模具整装待发。“借助先进技术,产品性能和质量大幅提升,医疗装备产品营业额占比30%。”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桂云说。

海力达公司位于运河经济开发区,是一家高分子材料模具生产企业。2021年初,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决定调整产品结构,向医疗设备领域进军。在市、区两级科技部门帮助下,他们与山东建筑大学联合成立“博士工作站·产学研基地”,产品精度误差控制在0.001毫米内,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政府助力,搭建合作平台,全市1853家企业与60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我市成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从企业技术需求出发,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相继出台《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德州市科技成果转化补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与此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每年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需求端发力,充分发挥载体平台的聚集作用,通过载体建设聚人才、引成果,促创新、带产业,为更多企业植入“科技芯”。另外,筛选出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和成果进行精准转化。项目确定后,围绕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切实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车间的通道,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市新增4家院士工作站;大国重器有限公司德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实现我市招才引智工作重大突破;百多安有限公司“血管通路数字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泰山体育集团“高端体育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创新产品

企业发展“不差钱”

米科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位于齐河县经济开发区,是我市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山体修复和建筑垃圾处理。近年来,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面临资金占用大、贷款期限短的困境。“实行‘主办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后,齐鲁银行齐河支行成为我们的主办行,很快就发放了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3600万元,为企业研发注入了充足资金。”公司总经理吴洁平说。

吴洁平提到的“主办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是2021年6月人行德州市中心支行与市工信局共同推出的贷款新模式,通过主办行制度增进银企互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通过延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缓解企业频繁“倒贷”难题。2021年前11个月,全市金融机构与155家科技型企业建立了主办行关系,发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约5.6亿元,为企业节省融资费用240余万元。

为推动更多企业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我市实施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三年双翻番行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确定127家上市后备企业,组织证券交易所、券商投行加强对上市后备资源企业的指导帮扶,联合有关部门为拟上市企业出具相关证明文件。经积极推动,全市3家企业上市辅导备案申请获受理,上市公司达11家;挂牌企业累计达331家,实现县域全覆盖。我市金融部门还充分发挥市级引导基金杠杆作用,积极推动民生基金、东兴资本、湾区金融服务与市级引导基金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起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

为破解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提供有效抵押物等难题,市国有金融控股集团专门成立了德州市智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23个市直部门、单位逐一对接。截至2021年底,全市37家银行机构已全部入驻平台,发布金融产品和服务101项,通过平台认证接入企业218家。平台累计完成企业融资60笔,融资金额19.19亿;与全市农商行合作个人线上秒批秒贷产品——“慧德e贷”授信服务74641笔,授信金额46.5亿元。

去年12月24日,我市启动省级金融资源畅通示范区创建工作,工商银行、人保财险、民生证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等7家金融机构与市政府签订了支持省级金融资源畅通示范区创建战略合作协议,民生基金与市金控集团签订了新兴产业母基金合作协议,进一步畅通金融资源流通渠道。

精准施策

专精特新企业“加速跑”

去年12月14日,市工信局联合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青岛银行德州分行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贷联动对接会,政银合作,帮助参会企业了解、进军资本市场。

202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德州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在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做强做大、智慧赋能、产业集聚、能力提升等6个方面支持企业发展,明确对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2021年,将原“20条”进行升级,新增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近年来,累计为企业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资金1125万元,省瞪羚企业奖励资金480万元、“小升规”企业奖励资金170万元。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我市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核,并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培育库。

我市金融部门创新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保证试点,累计收集需求企业180家,已办理信用保证贷款2759万元。成立专精特新“小巨人”服务联盟,德州远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作为联盟单位,在管理咨询及技术创新服务、商标专利及资质认证服务、金融融资担保服务、财务税务咨询服务、法律及维权服务、创新创业辅导服务、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商务服务、物流及其他服务等八大领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因需施策、精准帮扶,全市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6家。企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项。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唐晓颖  通讯员|毕立红 王冲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