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书屋捐赠作家 · 谢洪祥:文学照亮人生路


德州日报社“德报悦读”书屋建设得到了德州市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各级作协会员纷纷将自己著作捐赠给报社,在此向市作协及捐赠者表示感谢!




谢洪祥捐赠著作

《散文十二家》(作家系十二家之首家)




作家简介

谢洪祥,山东省乐陵市郑店镇谢家村。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大众电影》杂志专栏作家。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作家文摘》《青年文学家》《军嫂》《中国老年》《大众电影》《扬子晚报》《德州日报》等报刊,以及“德州24小时”“英雄旗帜”中国诗歌网”“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

近几年来涉及影视行业。在反恐影片《夺命双骄》、红色革命教育题材电影《迷彩少年》、40集抗战谍战电视连续剧《危亡时刻》中担任策划。在中国文联主管的国家级期刊《大众电影》杂志发表电影文学作品近30篇。

文学照亮人生路

或许与曾经“一代兵王”的父亲有关,我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或许与曾经“辛勤园丁”的父亲有关,从读书起就想当一名作家。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我未能穿上那身垂涎三尺的橄榄绿。于是,我就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军人题材的文章,从高中时期一直写到现在,而且还在继续着。

我的写作从学生时代参加全国中学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写我的理想、写军人的奉献、写家乡的变迁、写祖国的繁荣、写部队的强大。文章也从地方刊物写到省级报刊,从省级报刊写至国家期刊。

2016年清明节,得了一场大病还在恢复阶段的我,仍然如期来到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祭拜先烈。重建的烈士陵园宏伟而开阔,荡气回肠,十分的庄严肃穆,新建了烈士墓碑就好像是给烈士们穿上了崭新的军装。我不禁驻足沉思:烈士的父母还健在吗?烈士生前结婚了吗?有没有孩子?他们生活得怎么样?这一连串问题瞬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坚定的想法,那就是去看望烈士的父母、走访残疾军人家庭、采访战斗英雄,记录他们大爱奉献的事迹,书写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精神,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立传。从此,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采访之路……

2018年12月16日,我以一个姑娘自愿嫁给双目失明的战斗英雄为题材的纪实文学《我愿做你永远的眼睛》发表于《解放军报》后,被中国军网、中国军事、人民网、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等数十家媒体争相转载报道。

2019年5月,我的一篇电影文学《<高山下的花环>永远的花环,不朽的军魂》发表于国家一级期刊《大众电影》杂志上,自此打开了我的电影文学创作之路。中国经典电影是我写作的基石,主旋律是我创作的方向,正能量是我敲击的声音,红色革命是我宣扬的旗帜,就这样随着一篇又一篇电影文学作品荣登《大众电影》杂志,现已成为《大众电影》杂志专栏作家。我连续5年走遍大半个中国,看望烈士父母、祭拜烈士、拜访残疾军人及战斗英雄,而且大多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某部七连边防作战时期有关的人员及家属,为他们著书立传,2019年12月2日,七连得知我的事迹后,决定让我参加“12.2大功34周年纪念大会”。在大会上宣布我成为摩步七连一位荣誉战士,授予列兵军衔,圆了我一个向往已久的军人梦!

2020年7月7日,全国“学习强国”平台转载了我发表于《大众电影》上的电影文学文章《<惊涛骇浪>洪水战场上激荡出的军魂》,这使我的文学创作的积极性更加强激了,之后佳作频发,登上各大报刊及网络媒体。

2021年,又有《〈高山下的花环〉永远的花环,不朽的军魂》《〈老店〉一部关于全聚德烤鸭的历史巨作》《<秋菊打官司>》呈现骨子里的中国》三篇文章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自此,我的电影文学创作之路到达了一个小高潮。

2021年9月10日,我的电影文学作品《<长征>重走二万五千里》又被《作家文摘》报转载之后,11月,《<鸦片战争>迎接香港回归的巨大艺术工程》再次登上此报。

这些年来,某集团军公众号、乐陵市电视台等媒体以不同形式对我的文学创作之路进行了报道,这也更加坚信了我的作家梦!

慢慢的,从乐陵市作协理事到德州市作协会员、再到山东省作协会员,一个个会员证见证了我的奋斗历程。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中国诗歌学会及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的会员证件则说明了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多元发展,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何种文体形式的创作,“不忘先烈,书写英雄;爱国奉献,传播正能量”永远是我书写的主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