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记夏津县身残志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对那些因病或因伤致残的人来说,当理想和信念树立起来,他们的心便会强大起来,就有了战胜残疾、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在夏津县就有这么几位身残志坚,带领别人共同致富的人,他们以实际行动改变了生活,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宁乃军领导的合作社种植的大葱喜获丰收
48岁的宁乃军是夏津县白马湖镇后梅村的党支部书记,又是后梅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创始人,但他又是一个残疾人。1991年,初中毕业的他便开始走上生活的征程,先后在北京、辽宁打工,弹过被套,卖过馒头,也卖过菜,生活的磨炼让他越来越坚强,而且在外的经历也让他开了眼界。1997年他回到村里结婚生子。除了种地,他在村里开了家小超市,平常还去煤气站送煤气,小日子过得也挺红火,村党支部见他脑子活络,人又热心,便开始培养他,从小组会计到村文书、主任,2009年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带头人。他考虑的不是自己如何致富,而是怎样让全村走向富裕。2010年,他联系去北京学习种植大葱技术,正准备大干一场时,不幸降临到他头上。过了春节,正在筹备种植大葱的他感到腿疼,到医院一检查,股骨头坏死,经过治疗,还是落下残疾。当时,他感到很失望,谁知祸不单行,儿子又查出先天性脊柱侧弯,大量的治疗费用又让他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县残联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联系孩子的治疗,镇里的领导来了,乡亲们也来了。面对上级领导的关怀和乡亲们的关心,即将垮了的他又顽强站起来,并坚定信念:不能倒下,一家人的希望在他身上,任重道远。乡亲们也期待着他,全村200多户人家,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地里该怎样增收呢?就这样,他拖着伤残的腿,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对土地进行了整合,让村民入股。同时,他还将村里两名残疾人安排到合作社上班。几年来,合作社先后种植大葱、胡萝卜、香菜、茴香苗等,尤其是他们种植的大葱,不仅本地销售,还走进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今年,他们更是获得大丰收,全村300多亩大葱,每亩收入近2万元。宁乃军,用一个残疾的身躯带出一个富裕的村庄。
化春兴在车间查验产品
和宁乃军有着相似经历的化春兴是夏津县雷集镇甜水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现在是化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49岁的他1987年初中毕业后就去天津打工,在馒头房做馒头,1989年一次意外事故,使他丢掉半个胳膊。当时,他无论如何无法接受这个现实,18岁,正值青春年华,自己却成了残疾人。回到家后,他把自己关在家里,谁也不想见,在苦闷的那些日子里,哥哥、姐姐们都在安慰他、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他终于从灰暗的人生中走了出来,他要奋斗!开始,有人介绍他去学玻璃画,由于基础差,又是残疾,感到不适应,很快就放弃了。接着,他见有人赶集卖调料,他也跟着别人去卖,但也失败了。2000年,他又开始养蛋鸡,由于没有经验,300只鸡死了六七十只,加上鸡蛋行情不好,他又赔了。在不断的失败中,家人们始终陪伴着他,而在不断的奋斗和不断的失败中,他变得更加坚强。第二年,他总结经验,又开始养蛋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连续几年,他靠养鸡积累了财富。2010年,他卖掉养的鸡,转向太阳能仪表配件加工,几番努力,他的厂日渐发展起来,2016年,他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公司,2018年,他新建厂房3000多平方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当初的十几个人已发展到近70人,年销售额达2000万左右,利润达70万元。他富了,但他不忘回报社会,2020年村里修水泥路,他一下子捐出3万多元。每年的老年节,他都拿出一万多元为村里老人买礼品,同时,他还帮助十多名残疾人,把他们招到厂里培养他们当业务员。2015年,他被县残联授予“创业标兵”称号,现在,他的业务正在由国内向国外发展。
杨德秀夫妇在进行冬季修剪
快过年了,夏津县苏留庄镇东杨村家庭农场的杨德秀夫妇在盘算着一年的收成和开春的打算,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今年42岁的杨德秀夫妻二人都是先天性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人,或许是同命相怜,2003年他们成了患难夫妻。上天没有给他们健全的肢体,但他们拥有不屈的精神。由于工作不好找,而家里仅有的几亩地也不能维持生活,于是,他们想到种植果树。2016年,杨德秀去临沂市蒙阴县学习桃树种植技术,并在邻近的高庄村租了100亩地种了6000多棵黄金蟠桃树,没有资金他就找亲朋好友去借。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黄金蟠桃树种植获得成功。接着,他又借助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葚果之乡的优势,又租了100亩地种植优质桑树,现在已初见成效。尝到甜头的他不满足现状,又在附近村租赁200亩地种植作物。2018年5月他成立家庭农场,2021年被评为市级农场,他的农场发展起来了,不仅自己富裕了,还解决了周围村里大龄农民的就业问题、现在农场固定用工10多人,零工最多时100多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21年,杨德秀的农场毛收入达140多万元。现在,在县城,他们买了自己的楼房。他们不仅勤劳能干,而且还是非常热爱生活、充满浪漫情怀的人。屋里干净整洁,屋里摆满鲜花,两盆绿萝爬满置物架,生活幸福美满。
董仁华的桃子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52岁的董仁华又有着另一番人生经历。他从小患有严重的眼疾,左眼视力几近失明,1988年,董仁华高考落榜。当时,村里缺少老师,便被聘为代课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0多年,结婚以后,随着孩子的出生,这点微薄的收入不能维持正常生活。2003年,他辞掉这份工作,开始经营农资,这一年,生活又给他带来不幸,一场意外事故,他的左手臂又落下残疾,好在他脑子聪明,把农资经营的不错,一家人的日子也算过得去,然而,他却不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生活,在农村致富的路上勇于探索。2010年,他又开始养殖肉食鸭,4年下来,没有挣到钱。这时,有人劝他还是过你的小日子吧。可他却不甘心,养鸭的几年他虽然没挣到钱,可在外出销售中他却开阔了眼界。通过考察,他看到一些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的事例,决定创建家庭农场,走出一条立足农村、走出一条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新路子。2015年4月,他不顾一家人的反对,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又借遍所有亲朋好友,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300多亩的果园,并注册成立了“夏津县郑保屯镇众生源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葡萄、桃、梨等水果,刚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和技术,他边学习边摸索,白天他在农场里,晚上埋头学习专业技术。遇到难题,他就跑到县里找专家,到有经验的果农家里去讨教。积极参加农业部门和残联举办的各类相关技术创业培训班,有时还去有关院校和林业科技部门去请教。为了更好地掌握新型林果种植和养护技术,他又高薪聘请了省市农业技术员精心指导,学会并应用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绿色高效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在他的精心经营下,第二年农场收入达到100多万元。自己富了,他还要带动乡亲们致富。2015年5月,他又牵头成立了夏津县郑保屯镇田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吸收了周边100多户乡亲参与合作社发展,在承包土地上,他优先承包贫困户的,每亩地租费高达1100元;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脱贫。同时,还聘用了20多名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人,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农场也成了夏津县残疾人水果种植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合作社流转土地达到500余亩,年经营收入达到300多万元,2020年更是达到500多万元的收入,智慧加辛勒的劳动带来了丰硕的成里。2017年,他的合作社被授予山东省新型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社,他本人被授予“夏津县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3月,合作社被认定为“中国质量信用AAA级示范社”,同时,他还被选为县政协委员,他的事也被多家媒体报道,董仁华用他伤残的躯体走出一条中国农民新型的路子。
(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宋洪范 刘萌
记者、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