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一:志愿服务冬奥,这位德州姑娘了不得!

2月8日下午,北京首都体育馆外,中国人民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孙天一笔挺地站立着,始终面带微笑。23岁的她身穿蓝色志愿者服装,手持一个红色指示牌,上面写着“场馆方向”。不久前,她入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自开幕后一直与小伙伴们一起为运动员、观众等指引方向,并维护进出场馆秩序。

孙天一今年23岁,德州禹城人,保送研究生之前在“冰城”哈尔滨的东北农业大学就读,2021年暑假过后到北京读研。2021年12月8日,通过选拔她正式入选冬奥志愿者。“场馆内志愿者的选拔她没能赶上,还略有遗憾。”父亲孙星波告诉记者,女儿在哈尔滨读书的经历让她对冰雪运动有了更多了解。

入选志愿者后,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参加了多次线上线下集中培训,熟知志愿者岗位工作要求。孙天一介绍,在培训和服务冬奥会期间,志愿者集中住宿,餐饮、住宿、服装、用品、交通等后勤保障都很到位,这让他们得以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今年1月22日晚,孙天一还和志愿者代表现场观摩了冬奥开幕式的最后一次全流程彩排,整个过程她都激动不已,“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祖国的强大。”她说。

孙天一的具体职责是负责中关村南大街西侧的沿途引导工作。她告诉记者,志愿者分为固定点位志愿者和流动志愿者,固定点位志愿者主要是根据提前布置好的点位,在比赛散场之前就位,确保做好观众散场秩序的维护。而流动志愿者主要是跟随散场观众从场馆门口一直到停车场,沿途随时提供帮助。每名志愿者都配有对讲机,随时汇报观众的位置和情况,以便协调各点位志愿者人数并提醒后面的小伙伴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我是固定点位的志愿者,服务位置在首都体育馆北侧,国家图书馆的东门前。”孙天一说,在执勤过程中,她经常会被路过人群的温暖举动打动,“他们会悄悄竖起大拇指点赞,在经过的时候点头表示感谢。”

还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所有散场的观众手里都拿着冬奥纪念品,满满都是冬奥元素。远远看去,井然有序的人群里洋溢着兴奋和活力,背包上还插着印有“冰墩墩”的小旗。目光一转,穿着冬奥新衣的北京新能源双层公交车从眼前驶过,和背后大楼外墙的“冰墩墩”“雪容融”交相辉映,处处彰显“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不仅仅是观众们热情昂扬,过路人群也纷纷驻足首体附近,我经常会被问到首体的比赛项目和比赛时间等问题。”她说,结束工作后,志愿者们会和同样服务于冬奥的文明引导员互道“辛苦了”,“大家会心一笑,这些都是我宝贵的冬奥记忆。”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张双双 梁民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