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思行 | 庆云县常家镇党委书记李月柱:聚力攻坚 开创特色小镇建设新局面

开栏的话

基层干部身处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理论学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基层干部做到“学思践悟”,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才能真正让理论推动实践、政策造福群众。本报即日起开设专栏“基层·学思行”,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

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常家镇抢抓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电力器材特色小镇机遇,进一步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秉承“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坚决态度,坚持快就是担当,笃行干才能落实,以攻坚的劲头,用攻坚的办法,聚攻坚的合力,奋力开创常家镇电力器材特色小镇建设新局面。

特色小镇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育乡村振兴内在动力的重要创新源泉。常家镇以“特”为主抓手,紧扣电力器材特色小镇定位,围绕电力器材产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坚持载体保障先行,用好现有闲置资源,盘活镇域内天鹅棉业等4处闲置土地,高标准规划建设电力器材产业园区,切实提高载体要素保障能力水平。当前,常家镇辖区内不仅有睿康电力、源能电力、红日东升、昆仑创奇等电力器材企业,更拥有从事30年左右、上千名电力器材产品销售大军队伍,产品遍布全国各地、业务覆盖我国全境,无形中为常家镇电力器材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产业基础,积累了产业发展经验。常家镇以“快”为总基调,用“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按照“腾换”并举、重在“换鸟”提质的思路,采取“请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通过收购、迁占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强力推进电力器材小镇建设。“腾笼换鸟”先要“腾笼”。常家镇将天鹅棉业产业园区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启动区,现已将该地块一次性收购,腾出土地100亩,即将开工建设。其他三处园区也将利用收购、迁占等方式相继盘活,届时,将为常家镇特色小镇建设腾出土地1000余亩。“腾笼换鸟”重在“换鸟”。常家镇计划招引10家左右电力器材企业入驻天鹅棉业园区,今年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3个,过5000万元项目3个,力争全部开工建设。

特色小镇要在乡村振兴中担责赋能,需要重点做好特色产业、功能叠加、融合发展等文章,而产业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常家镇抓好产业振兴这一“牛鼻子”,围绕电力器材产业,以“干”为主动力,用“双招双引”夯实特色小镇建设根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的理念,紧扣特色小镇定位、电力产业基础、发展区位优势,注重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围绕电力器材产业,完善产业发展链条,一方面将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对接全省乃至全国电力器材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另一方面助力辖区内现有电力器材企业提档升级,弥补企业发展短板。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常家镇已与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深入对接,计划聘请高校院所专家学者为常家镇电力器材特色小镇建设顾问,成立电力器材研发工作站,为企业注入高科技技术和人才,让最新电力器材成果在常家镇企业就地转化,打破当前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前景不明等壁垒,努力把比较优势变为发展胜势,为电力器材产业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等提供强力支撑,让常家镇电力器材企业“抱团取暖”,在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力争把常家镇电力器材产业产品打造成全国标准。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握指成拳、集腋成裘,常家镇电力器材特色小镇的建设是电力器材企业抱团发展的平台,为激发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在同行中的话语权,打造全国一流标准,,力争将电力器材特色小镇打造成周边电力器材高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标杆。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秦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