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产值5年上涨10倍!德州经开区“博士团”助企迈向高端

新春伊始,德州华海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联合山东大学、中石油大学(北京)研发的一种用于低/特低渗透油藏微破裂压力下注水驱油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于今年2月1日进行授权公告。这是在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平台(德州)推动下,华海石油产学研合作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中国技术供需在线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核心机构。2016年7月,在区科技创新部(原区科技局)领导的推动下,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平台)运营单位华教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建设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平台(德州)协议》,启动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平台(德州)(以下简称“德州中心”)建设。

落地5年来,德州中心通过举办“中国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大会,组建德州市装备制造(石油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蓝火计划”德州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等方式,充分发挥平台的资源背景优势,打造高层次的校际协同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与项目并重的产学研深度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带动我区优质项目蓬勃发展。

成立产业技术联盟

聚合创新资源

近期,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陆架公司”)捷报频传:1月中旬,由该公司联合国内高校研发的193.7mm×127mm耐高温内嵌式尾管悬挂器及其配套工具,助力渤深斜10井成功解决了井身结构复杂、高温高压等技术难题,创胜利油区完钻井深最深的施工纪录。2月初,大陆架公司又收到了德州市行政审批局下发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顺利完成了长度计量换证审核,同时获得了内径百分表、高度游标卡尺和深度游标卡尺的扩项资质。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据了解,大陆架公司成立于1998年,隶属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是一家集石油固完井工具、钻井工具仪器,以及油田化学助剂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各大油田及海外项目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专业化解决方案及产品,攻克了深井超深井、高温高压井、腐蚀性油气井、非常规油气井中的一大批钻完井技术难题。

德州中心落地经开区后,组建德州市装备制造(石油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聘请中科院院士高德利为联盟首席专家,同时邀请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在内的6所高校和大陆架公司在内的11家地方相关企业参与联盟建设。旨在推动石油装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合理衔接,构建德州石油装备产业集群的创新链条,促进知识产权共享,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依托石油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们公司科技成果不断实现新突破,目前已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00余项。”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朝辉说。目前,该公司5项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形成了固井工具20类600余种规格、非常规完井工具6类15种规格、钻井提速工具4类12种规格、井下测试仪器3类9种规格和油田助剂20类54种产品的系列化高端产品,并创造了悬挂尾管最深、最长、最重,施工温度、压力最高等10余项石油工程新纪录。

推动“蓝火计划”实施

引高端人才进企业

推动“蓝火计划”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落地经开区,是德州中心服务我区企业的重要途径。2018年,德州中心通过区科技创新部协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签订合作协议,首次在山东省设立“蓝火计划”(德州)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简称“德州专项”),当期项目吸引了浙江大学等近40家高校博士科研团队的关注。

据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平台(德州)常务副主任刘轩介绍,“蓝火计划”是教育部为推进高校与地方及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用结合,加快高校创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行动计划,经开区是“蓝火计划”的一个重点示范区。2019年10月首批德州专项评审通过11个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并向立项高校拨付资助经费,部分项目已形成企业认可的科技成果,并已实现产业化。

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高效数字化生产

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高分子复合材料于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建筑遮阳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隐形冠军”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总经理王朝明称,在德州中心的牵线下,公司先后与青岛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聘请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为企业技术顾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联合共同研发新产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公司与青岛大学博士团合作的“有效利用涂层再用水的产品开发”项目,已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此外,德州中心通过配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落实“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工作,已连续4年组织超百位博士到经开区企业进行服务。

德州思科工业介质有限公司在2019年的“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中引进了2名博士,短短1个月内,他们为公司解决了多个科研项目上的难题,其中,参与研发的淬火冷却设备领先于同行业水平。河北一家公司引进该设备后,降低了一半成本,极大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产值。

“每一年的‘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我们都会积极参与,多年来已为公司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正是得益于高端人才的加入,公司年产值5年上涨了10倍。”该公司经理孟祥冰说。

服务企业300余家次

引进促成项目百余项

在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德州专项”和“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实施的同时,德州中心还积极承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等相关活动。德州中心连续4年组织高校及团队参加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主会场(医养健康专场)和经开区分会场活动,累计邀请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30余所,邀请高校嘉宾百余人次,邀请高校参会路演项目82项,并参与会务接待等大会服务工作。

“科研就是要把得到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科研的价值。”厦门大学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陆晨旭对德州中心的服务称赞不已。在德州中心的引荐下,陆晨旭和其他2名博士生在我区德州尧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关于光电传感器项目的研究,用于温度、物理、化学参量的传感,通过提高仪器对传感信号的分辨率,实现整个传感系统的高精度测量。

光电传感器项目作为尧鼎光电开发计划中的一部分,在陆晨旭等人的帮助下,研发进度得到了极大提升。3名博士将企业原本的研发计划与自身专业相融合,经过不断商讨,他们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帮助企业破解了2项技术难题,促使企业在光电传感器项目开发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德州中心落地我区5年来,服务企业300余家次,引进、促成项目落地百余项。”据刘轩介绍,目前德州中心得到经开区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企业逐渐把德州中心作为解决自身研发技术难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强抓手。同时,全国高校科研团队对经开区及其域内企业的关注和参与热情也在不断提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路龙帅 通讯员|郝霞 编辑|李榕
审核|李榕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