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德州两会热点聚焦③ | 提质提速,推动天衢新区强势开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一年破题起势、三年快速发展、五年取得突破,举全市之力推进天衢新区强势开局”,政协各界别、人大各代表团会议上对《德州天衢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草案)》进行讨论,一时间天衢新区建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重点,大家就如何将新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新引擎、现代城市新标杆、改革开放新平台、绿色低碳新示范建言献策。

去年12月,经省政府同意,《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标志着新区建设正式启幕。德州天衢新区作为省级新区试点,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德州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打造山东省对接京津冀“桥头堡”的重要平台,将有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更好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

立足“新起点”

为新区发展提速

根据具体规划,天衢新区面积417.68平方公里,包括长河街道、宋官屯街道、安德街道、袁桥镇、赵虎镇、抬头寺镇、边临镇7个镇街。其战略定位是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市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王大山介绍:“批复建设天衢新区,对德州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为推动德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天衢新区建设主战场、主阵地,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市人大代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震秀介绍,今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战之年,也是天衢新区建设启动之年,“我们将在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科技、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作表率。”

新区建设发展,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是关键。市政协委员,德百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郭群建议,应抓紧启动天衢新区核心区的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有“规”干事。抓紧出台加快天衢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在标准地改革、“飞地园区”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赋予新区更多先行先试的“特权”;在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鼓励新区勇于创新率先“破题”,为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真正发挥新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功能,确保有“权”干事。

山东百仕达地标产业有限公司地处天衢新区核心区,该公司专注于区域“互联网+农业”和地标产业培育。市政协委员、山东百仕达地标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成坤表示,他们将在天衢新区快速推进、快出形象过程中抢抓机遇,为城市形象展示作贡献。“我们将公司定位为总部经济,致力于打造品牌农业的产业集聚中心、农业文化体验中心和农产品交易中心,相信这会对天衢新区的产业赋能,有一定拉动作用。”

加强招商引资

抓好项目建设

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将是天衢新区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市人大代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洪利表示,在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强链延链,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深化专业、专家、专班“三专”招商新打法,深度开展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园区招商、蹲点招商,实现招商数量、体量、质量新突破。“力争未来三年核心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值实现‘四个翻番倍增’,努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引领高地、产业支撑高地、动能策源高地和城市隆起高地。”杨洪利说。

早在2020年,我市便提出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构建“541”产业体系,33个重点产业链已全部建立“链长制”,支撑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重要的一环,市政协委员、武城县工商联主席林红昕建议,继续发挥“链长制”优势,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对外精准招引有龙头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打造链条完整、配套协作紧密、要素配置精准、规模效应显著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天衢新区发展总部基地,推进园区建设,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市人大代表、山东瑞博龙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万强认为,大项目汇聚的背后依靠的正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建立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和政企沟通会商机制,做到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实行企业、群众对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季度打分测评制度,坚决惩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郑万强说。

作为本地企业的代表,市人大代表,山东黑马集团执行董事长、总裁刘辉东告诉记者:“我感受到了近年来德州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也看到越来越多地方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为提升本地企业核心优势,他认为政府应同样关注我市现有产业的优化升级,围绕现有产业链提升进行招商。扶强培大,发挥规模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加大对本地各类行业标杆的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外引内培

打造多元人才集聚高地

产业是基础,创新是引擎,人才是根本。《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将天衢新区打造成多元人才集聚高地,融合化培养高技能人才,多元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链条优化人才招引环境。

在市政协委员、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军看来,科技创新动力源于人的智力,德州出台的人才政策“黄金30条”升级版,在招揽高水平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天衢新区应当继续深化。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生物制造产业的领航企业,十分重视人才引进问题。“希望德州积极应对城市‘抢人’竞争,建立人才优势,打造国际化科创基地。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出台更多政策,帮助企业引进、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则通过科技驱动,提升德州市新型工业强市的发展。”市政协委员、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赵伟告诉记者。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除了人才引进,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同样重要。近年来我市快速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断扩充。“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充足的技能型人才优势吸引优质企业进驻,可以为招引培育优质产业提供最核心的要素保障。”市人大代表、庆云云天教育集团董事长郑天林建议,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构建政府主导产业发展、企业主导培养方向、学校主导培育人才的“三主导”产教融合机制,带动校企产业共建共享、师资融合互动、资源高效配置,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市人大代表,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红云认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完善人才政策外,城市配套的软硬件建设水平也相当重要。她希望政府能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文化挖掘方面发力,提升城市宜居程度,帮助企业留住更多的人才。在市政协委员、山东迪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吉康看来,文创产业是年轻人的产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文化艺术街、城市会客厅,不仅是提高城市发展内涵的重要支撑,也是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他建议,今后可以把文创产业作为内涵发展的抓手,塑造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城市新生态,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青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马乐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