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德州两会热点聚焦④| 蓄能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实施过亿元项目2099个,重点技改项目650个;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491个;围绕黄河国家战略,实施防洪减灾、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等重大工程135个……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的成绩,项目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代表委员们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以项目建设筑牢有效投资这块“压舱石”。

以项目论英雄

挂图作战全力攻坚

贯彻新发展理念,谋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项目为王,谋划项目就是谋划未来。2021年,我市建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机制,37个重大项目扎实推进,88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0亿元,10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0亿元,产业转型加快推进。

“实施‘重点项目攻坚年’,全力抓好228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7亿元”,就报告关于项目建设的论述,市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王大山倍感振奋:“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项目论英雄、靠实绩排座次,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发起了扩大有效投资攻势。”

如何在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怎样将现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王大山表示,围绕“十强产业”“三三倍增”“七网”建设等领域,继续谋划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正当其时。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市县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债券项目责任制,对协调推进难度大的重点项目,“一对一”建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加大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力度,促进各类优质资源向重点项目集中发力。强化督导服务,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半年观摩,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按照“免申即享”的原则,不折不扣落实好近期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稳定经济运行政策措施。“对今年一季度完成年度计划投资达到25%及以上的省重大、省重点、市重点项目、重点技改四类项目,给予项目单位3万元至10万元财政奖励,充分激发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性,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王大山说。

市政协委员、山东燕归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车炳涛认为,推进项目建设需要高效配置要素资源。要围绕保障重大项目要素支撑,破解要素制约瓶颈,理清项目在用地、用能、用水等关键要素保障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我建议深化‘标准地’改革,对低效用地进行盘活,加快闲置低效用地再利用的审批办理速度,为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提供支持。”

作为我市龙头企业,华鲁恒升集团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2021年精品己二酸项目建成投产,DMC项目投产次日产品即达国内最高等级,己内酰胺开车运行和消耗控制居行业先进水平。“大项目的实施壮大了企业新材料产品集群,我们成功切入了新能源赛道。”市政协委员、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焕发介绍。他建议,企业在项目建设上充分发挥能动性,瞄准市场前沿先进技术,推动产品向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特别是化工领域的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工业技改提级

增添发展新动能

2021年,我市围绕项目落地,推进“十百千”工程顺利实施。“清单化”推进11个省重点、10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和县级“千项技改”项目建设,11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居全省第5位。滚动实施“千项技改”项目1042个,全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在全省较2020年提升2个位次。

报告提出,开展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推进“千项技改”“千企提升”,抓好11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新起点上,如何让工业这驾马车跑得更快?“当前企业对专业化、精准化技改的诉求强烈,技改已从‘铺摊子’向‘精准化’方向转变。我们要顺应企业的新要求、发展的新趋势,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完善技改服务‘一对一’诊治机制,让技改政策更好落地见效。”市人大代表,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卢明鹏说,平原县将加快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培植壮大“双50强”和链主企业。加大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立县大企业、大龙头。构建制造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打造“小升规、规上市”强企方阵。启动新一轮技改升级行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70个以上。常态化开展企业、项目现场办公,强化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助力企业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实施工业技改提级,既能扩需求稳增长,又能改善供给结构,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机。市人大代表,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技术总监王建文深有感触:“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产业升级意义重大。”他告诉记者,去年金能公司实施了68个技改项目,技术创新合计创造效益992万元。以初冷器余热供暖项目为例,通过充分利用生产系统产生的余热实现高效换热,解决民生供暖及生产系统降温的问题,实现了资源节约利用。

统筹“七网”建设

提升发展支撑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报告对快速启动、深度展开“七网”建设着墨颇多,对每一“网”提出了明确的支撑性重大项目及要求,释放出全力扩大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

“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着眼德州长远发展、造福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对提升发展支撑力,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着眼长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汇集人流、物流的同时,更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市人大代表,山东齐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翟兆波表示。

新基建有“一业带百业”的作用。报告提出,新建改造5G基站2500个,建成“双千兆”城市,农村家庭基本具备百兆以上接入能力。“‘双千兆’网络是新基建的底座,建成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的‘双千兆’城市, 不仅有利于拉动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网络建设与创新应用日益成熟。”市政协委员,中国移动德州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可升说,建议加快推广“双千兆”应用示范,推动“双千兆”和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建设标杆或改造样板工程,推进“双千兆”网络在工业领域创新应用落地。

市人大代表,庆云县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学岗对报告中“实现物流园区县域全覆盖”的论述格外关注。庆云县建有一处国家4A级综合物流园,开通辐射全国30余个省区市的直达、中转物流线路3800余条,年货物吞吐量180余万吨。他说,报告为加快庆云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以服务县域、推动全市、辐射全国为发展目标,加快完成庆云县商贸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完善配套落地政策,让庆云物流发展再上新台阶。以智慧物流、数字物流、绿色物流为建设目标,加快中庆国际智慧物流园建设,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让庆云物流发展再增新动能。以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质效、满足多样化配送需求为推进目标,加快探索建立城乡配送体系,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让庆云物流发展再添新活力。”张学岗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唐晓颖 张明昭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