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丨德州: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4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七场“走在前争一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春明介绍德州市“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

►►►

坚持生态优先,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把“高水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争上游”作为“七城同创”之一,坚定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围绕“走在前、争一流”,坚持规划先行。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整体布局,扎实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细化“施工图”和“路线图”,确保上级决策部署落细落地。坚持凝心聚力。定期组织召开市生态环境委全体会议、专题会议,紧盯污染防治攻坚、环保督察整改、生态保护修复,强化业务指导,健全“闭环”机制,进一步夯实“统一领导、分线作战”“谁分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工作大格局。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实体化、专业化建设,市生态环境委办公室单独核定编制,设置秘书科、督办落实科、考核评估科。乐陵、齐河、武城开展协同治理试点,取得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今年将重点做好“以点带面、提质增效”的文章。

►►►

聚焦污染攻坚,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一)在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上实现新突破。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作用,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植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压煤减煤和推广利用新能源为着力点,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推进“公转铁”和发展新能源物流运输为着力点,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以农药化肥减量替代和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着力点,加快农业投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为主攻方向,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扬尘、机动车、散煤管控三措并举,推进各项空气质量指标在2021年基础上持续改善。二是以全力提升优良水体比例为主攻方向,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加快推进水系联通、雨污分流、生态修复、农村污水处理,确保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50%,水环境质量指数更大改善。三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主攻方向,探索创新资源化利用新路径。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得到全面有效保障。

(三)在生态文明创建上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市人工湿地23处,增加城市“绿肺”1.02万亩。齐河、乐陵分别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数量全省第1。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和修复,为高标准创建打牢基础。

(四)在筑牢环境安全底线上实现新突破。强化“一废一品”【危险废物、化学品】“两易两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环境监管,及时消除各类隐患。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化工产业园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严格执行与河北邢台、衡水、沧州签订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三方协议》。

►►►

服务发展大局,有序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一)聚焦国家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开展黄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大整治,严格查处违规取水用水、生态破坏等环境违法行为。主动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和部省战略合作机制,全方位优化我市生态空间。

(二)深化“六稳”“六保”。精准推进有利于稳经济、保民生、促增长的环境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重点支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开通绿色通道,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认真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动态全覆盖,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统筹执法监管和企业帮扶,建全免责免罚机制,严厉打击数据造假、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引导培植绩效分级、绿色标杆企业,强化非现场执法检查,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推动减污降碳与经济效益双促进、双提升。

(三)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发挥环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全市环保产业已达190余家,“十三五”末营业收入突破120亿元。景津集团在全省生态环保装备制造业优势凸显,乐陵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项目纳入省级试点,可争取低息贷款28.4亿元。全力推动齐河EOD项目入库,大力扶持乐陵、齐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2022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践行黄河国家战略,倡树“严真细实快”优良作风,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更大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编辑|李艺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