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建立样板田 答好“吨半粮”赶考卷

“我也要报名小麦‘粮王’大赛。”4月29日,种粮大户郭雨在临邑县德平镇农办填写了小麦“粮王”大赛报名表。自“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种粮农户、种粮大户及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响应,种植热情空前高涨。“农技专家经常过来讲解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预防知识,加之我们通过现代化农机装备对小麦科学管护,小麦丰产不成问题,我对‘粮王’大赛很有信心。”郭雨说。

临邑县有耕地99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15亿斤以上,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临邑县“吨半粮”核心区河流星罗棋布、沟渠相连、水系互通,加之近几年连续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已具备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这块地是我的‘指挥田’,整个生长周期我一直盯着。四五月份正是小麦生长关键期,特别要做好病虫害防治防控工作。”近日,在德平镇北关村的麦田里,该镇党委书记王贯峰查看着小麦长势。“既然这是我的‘指挥田’,我就要带头挑起担子,扛起责任,做好管护。”王贯峰表示。除了王贯峰的“指挥田”,该镇还在西关村、大单村、郭湾村、炉坊村等26个村,建立3700亩示范方,村党支部书记每人选取了10亩良田建立样板田,以点带面,促进全镇12万亩耕地丰产增效。

临邑县严格落实“书记抓粮”责任制,全面落实“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核心区”,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吨半粮”创建工作,建立了“书记抓粮”机制,层层落实书记“指挥田”,实行项目化、工程化管理,任务明晰、责任明确,为“吨半粮”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着眼于“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工作,临邑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服务作用,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途径,让村民以土地股份的形式入股合作社,从而确保创建成效的整体性。

“德平镇共实现土地流转3万余亩,打造了10个土地托管示范片,全镇培育中粮大户298家,家庭农场85个,合作社52家,有利提高了田间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农户实现节本增收,农业生产实现提质增效。”德平镇党委书记王贯峰介绍。

据悉,临邑县将专业社会化服务与承包经营相结合,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农机、植保等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对土地实行耕、种、防、收以及统一销售粮食等环节的“六统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确保高产创建地块播种、中耕、施肥、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土地全程托管,促进示范田均衡高产。在德平镇开展的“一喷三防”作业中,德平镇以每亩5元,喷防两次的价格标准,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飞防服务,通过提前告知优惠政策,提前发动群众的方式确保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100%。

推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工作,离不开全周期全要素保障,为此,德平镇推广“361”智慧农业模式,即搭建土地流转、农机调配、农技服务三大平台,集中推行统一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六统一”服务模式,构建智慧农业大数据体系,为“吨半粮”核心示范区创建奠定基础。

前不久,在德平镇茄子李村,无人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作业人,“身负”30斤“农药套餐”的植保无人机在半空来回穿梭,卷起的气流令绿油油的麦田泛起阵阵波澜。“无人机省工省时省药,虫子一般在背面或缝隙里,人工只能喷洒表面,而无人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德平镇作业机手李广新说。临邑县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和带动作用,借助大数据平台,运用无人机、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等现代化、智能化农机,让农田春管更精准高效,助力“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工作。据李广新介绍,无人机飞防作业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而且作业效率非常高,一天的作业量为800亩,可节约药剂达20%。

“数字农业为民服务中心,立足于生产端,通过为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主要农作物、农机、灌溉用水等精确指导,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数据化、标准化管理,从而推动吨半粮核心区向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王贯峰说。针对农业产业链中劳动密集的环节,临邑县加快发展大田作物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喷药、精准收获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在农田作业中采集各项数据,建设人机协同的一体化数据信息采集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数字化。依托气象站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实现气象数字化有效监测,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核心示范方打造成“建得好、看得见、可复制、能推广”的“吨半粮”样板田,为后续打造蹚出路子。

“临邑县将继续铆足干劲,坚定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答好‘吨半粮’赶考卷,为建设富强、开放、美丽、幸福新时代现代化新临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临邑县委书记张旗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闫超 编辑|李艺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