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融入京津冀·央企德州行”线上活动举行,签约合作项目21个,总投资165.3亿元。精心谋划、精准对接、精细安排,此次活动为全省深化央地合作蹚出了新路子。
好项目纷至沓来,缘由何在
这是一场“胜友云集”的交流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活动现场不是“高朋满座”而是“高朋满线”,德州与线上企业家朋友深化合作、共话友谊、共谋发展。
近年来,德州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地区交往日益频繁、合作日趋紧密、友谊历久弥坚。为争取更多好项目大项目尽快落地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多次带队赴央企总部拜访,带领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负责人,一项项谋划、一次次对接、一场场洽谈,促成央企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多领域项目高质量签约。
“德州有什么优势吸引企业家投资?”活动中,德州集中推送了全市产业、园区、人才、招商政策、营商环境5张图谱,手机一扫,一目了然。
“德州与京津冀地域相接、人缘相亲,是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承担着‘一区四基地’重大职责使命。”央企负责人看中德州的优势。
“新的发展态势、发展格局初显,德州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企业来德州发展大有可为,我们愿与德州共成长。”央企负责人看好德州的发展。
在务实高效的交流对接中,德州独特的区位优势、极具潜力的发展前景、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进一步增添了央企来德州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栽好梧桐树 引来凤凰栖
对于投资德州巨大机遇的预判,显然是吸引这些央企的重要动因。
德州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全力打造电子信息、绿色化工及新材料、食品加工、高端(环保)装备、生物医药、体育器械、轻工纺织等7个主导产业和11条核心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拥有33个工业大类,门类齐全、产业特色鲜明。
418平方公里的天衢新区规划正在加快落地,总投资900多亿元的72个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速,20平方公里的京津冀协同产业转化基地配套设施不断完善,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后可实现“拎包入住”。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德州持续放大营商环境优势,在全省及周边地区率先开展证照联办,启动“德州政务在京办”2.0版,提供异地项目办理全程服务,全力打造环京产业转移优选地。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市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500多个,1678家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1324项。北京有研集团集成电路硅材料、中国建材集团凯盛晶华绿色建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德州。
合作共赢实现新发展
从2017年考察初识,到2018年签署协议,再到前几日2个新项目开工建设,与有研的合作,成为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转化的生动写照。“德州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以及亲商重商爱商的工作作风感动了我们,第一个项目落户后,政府组织专班每天早上7点半到项目现场,与我们一起研究问题,极大推动了项目进程。”有研科技集团副总经理王兴权现场连线时说,“未来有研科技还有更多科技板块项目落户德州,这里将成为我们集团京外最重要的产业基地。”
“德州拥有良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基础,通过之前对接交流我们深刻感受到德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和魄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对接德州,深化合作。”央企投资协会会长、中国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廖家生在线上发言时说。现场市政府与央企投资协会签约央地合作与产业协同战略合作项目,根据双方需要,不定期举办央企投资发展论坛、项目洽谈交流会等活动。
其他签约项目也是含金量十足,涵盖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转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将为德州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等方面提供重要动能。
“我们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佳环境,推动协同发展取得更加丰硕成果。”活动现场,田卫东提出“三最”标准,确保项目早日落地见效。
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央企和德州的深度合作,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德鹏 通讯员|霍元德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