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临邑县翟家镇小麦高产竞赛实打现场传来喜讯,省市县联合专家组对翟家镇“吨半粮”核心示范区内的1000亩“德麦008”进行测产,经现场实打实收,小麦亩产达到839.2公斤,再次刷新临邑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粮食大丰收,最高兴的莫过于这块麦田的“主人”——翟家镇为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段希林,“我们克服秋汛晚播、苗情偏弱等不利因素,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这丰收来之不易。”
2021年,临邑启动实施 “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债券项目,整合多个部门涉农资金1亿元,向“吨半粮”示范区倾斜。目前,在德平镇、翟家镇建设1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30万亩辐射区、80万亩带动区,争取利用5年时间,实现核心区单产1500公斤,辐射区1200公斤,带动区1100公斤。
“我们健全领导、引进、保障、管理‘四项机制’、实施‘六大工程”、落实‘六个统一’,努力在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中走在前列,打造全国粮食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样板。”临邑县委副书记于萍说。
“吨半粮”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开展伊始,临邑就落实了“书记抓粮、党政同责”的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三级”书记抓“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指挥田、示范方、示范地块。在资金保障上,落实“财政支持、多方融资”保障机制。县财政计划5年内累计投资6亿元;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科技赋能+人才加持”,让“吨半粮”高产创建更有底气,也更有成效。该县组建农技服务指导微信群,特邀省、市、县农业技术专家通过培训会、下田、到场及线上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重点抓好“科技壮苗”和83万亩“一喷三防”全覆盖,确保达到“科学应对,晚种不减产”目的。做好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建设,与北京爱科农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吨半粮”创建服务平台。聘请山农大张吉旺院长、石玉教授为“吨半粮”创建工作技术指导专家,与山东农科院共建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产研现代农业研究共建“吨半粮”建设实验站。同时,落实“党建引领、大户托管”管理机制。核心区内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56家,其中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44家、种粮大户98家、家庭农场14家,土地流转7.8万余亩,让种粮大户放心种粮,有“用武之地”,把最优质的资源赋予最善于使用它的人。
“我们将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指挥田’管理机制,打好‘吨半粮’首季开场战,做好夏粮抢收抢打,确保‘丰收在望’成为‘丰收到手’,实现颗粒归仓,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出临邑贡献。”临邑县委书记张旗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程元金 编辑 | 黄晓龙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