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夏津县东李官屯镇举行“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粮王大赛颁奖仪式暨“粮食银行”启动仪式。根据抽样测产,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小麦亩产最高837.11公斤,42名种粮大户平均亩产较去年同期增长19%。
在大赛中,当地种粮大户张风利、张风昭从42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分获“粮王”和“科学管理奖”荣誉称号,并分别获得五菱之光双排卡车以及无人机的一年使用权。
去年以来,东李官屯镇积极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广高质高产种植技术方案,今年2月,东李官屯镇启动小麦粮王大赛,众多种粮大户踊跃报名,经过专家培训、田间指导、“六统一”科学管理等一系列增产举措,种粮大户喜获丰收。
东李官屯镇党委书记张丕智告诉记者,此次评选出的两个“粮王”,分别是亩产产量最高“粮王”和最优技术方案“粮王”,主要就是鼓励大家科学种田,在产量和种植技术上取得新提升,在节本增效、绿色增产模式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希望以此次粮王大赛为契机,进一步调动全镇上下种植户的积极性,为农户搭建高产竞技舞台,带动全民科学种田、种好田、种高产田,共同助力东李官屯镇全域“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
夏津县委常委、副县长曲传增表示,东李官屯镇坚持高标准规划,坚持全镇一张图,精准测绘到村、到户、到地块,设立奖励基金,开展“粮王”比赛,调动种粮积极性,为“吨半粮”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取得的成效走在了全县前列。
据了解,东李官屯镇突出党建引领,依靠科学管理,狠抓“吨半粮”建设能力,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立了党委书记、片区书记、支部书记三级“书记抓粮”领导专班,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以赴推进“吨半粮”建设。
数字平台赋能。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共建了1000亩“吨半粮”生产能力示范区,装配了自动灌溉装备、微型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等农田数据采集,及5G通讯数据回传、分析系统,时时监控农作物长势、苗情分析,为粮食种植各环节嵌入“智慧芯”,实现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使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全域“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
技术方案助力。粮食要高产,技术是关键。作为全市“吨半粮”创建重点乡镇,为解决小麦、玉米生产中技术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服务不及时、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东李镇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农学院专家为“吨半粮”生产提供一整套粮食高质高产技术解决方案,包含了种植品种选择、播前整地造墒、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等。
规模服务支持。东李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镇联合社,实施推广“大田托管”模式,联合社对农资、耕地、播种、喷防、收割等服务制定多个托管套餐。与夏津县农家丰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马颊河农业公司,拓展测土配方、飞机喷防、庄稼医院、粮食收购、烘干等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六统一”社会化服务。前段时间2.6万亩无人机喷防服务,节约成本50万元。目前,已累计托管耕地13.91万亩,为农民节约种地成本400余万元。
“粮食银行”先行。利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50万元,建设了东李镇粮食收储中心,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每年可收储粮食1500吨。与山东鲁旺农业发展集团合作,拓展联合社粮食收购、烘干、储藏等服务。同时以粮食收储中心为基础,实行粮点“银行化”运营,先免费给农户提供化肥农资、飞机打药、粮食烘干等服务,等秋收卖粮后再一并“算账”,实现“先享受服务、后算账付费”的种粮“信贷”新模式,切实降低农民负担、提高农民信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慧 陶义 通讯员|康洪岩
审核|李根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