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扫码可骑、随借随还,在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方便居民绿色低碳出行等方面有诸多便利,风靡德州大街小巷。但由此导致的停车乱、管理乱等问题也随之凸显,给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和挑战。
今年以来,按照市十六次党代会“高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德州市城市管理局聚焦聚力共享单车停放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措并举,合力攻坚,采取政企共管共治的模式,让“行停乱象”实现大改观。
抑制“野蛮生长”
市场投放总量不超2万辆
7月1日,在德城区大学路与育英大街交叉口路口,2名穿着振威安保制服的工作人员正摆放停放在路边的共享电单车,数十辆车子一溜儿整齐排列。“现在街面上的共享单车少多了,人行道通行方便多了。”在附近居住的张丽洁说。
2017年7月,首家共享单车企业进驻德州,随后半年内,又有两三家企业进入。为抢占市场,各企业纷纷加大车辆投放数量,高峰时期,市区单车数量达到4万余辆,远远超出公共出行实际需求和城市承载管理能力。
“野蛮生长”使闲置车辆增加,加之线下运维人员不足,用户主动规范停放意愿有待提高等多种因素叠加,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频出。我市城市管理部门曾多次尝试为单车划定了专门停放区域,多次约谈运营企业,加强乱停乱放车辆管理力度,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城区实际需要多少共享单车?今年5月,德州市城管委办公室制定了《城区共享单车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我市城管部门根据城区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公众出行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测算,明确城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不得超过2万辆,其中,德城区1万辆,天衢新区1万辆。“每家企业要控制在4000辆以内,后期还会再根据实际效果评估核定城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的增减。”德州市城市管理局法制监督科副科长潘庆兴表示,实行总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倒逼共享单车企业改善服务水平、加速市场优胜劣汰进程、改善城市及区域因共享单车数量过多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技术赋能治理
1.5万枚蓝牙道钉“上岗”
共享单车减少占用城市公共资源的同时,各公司也通过加强技术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
小遛共享单车采用90度停车智控技术,用户在还车时,不但要将车停进规定区域,还必须保证车身与路沿石成垂直,系统才允许完成还车结束计费。“没有停放在规定区域内的用户,将被扣除调度费,违规停放达到一定次数将被纳入骑行黑名单,无法继续享受用车服务。”小遛共享单车德州项目负责人程真说。
为进一步方便和引导用户有序停放共享单车,按照要求,今年5月起,共享单车企业在施划区域采取了设立电子围栏、安装蓝牙道钉等技术措施,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
“我们首批安装了7500个蓝牙道钉,其定位精准度更高,可以达到亚米(小于1米)级别,能对用户停车行为进行精准约束。”哈啰助力车德州负责人齐艳磊介绍,蓝牙道钉整体停车范围为横向1.5米,纵向约10厘米,也就是说,停车时若车辆后轮停在施划区域外,无法锁车,手机APP会发出提示,提醒骑行者将车辆停放至蓝牙道钉区域范围内。
据了解,市区目前共安装蓝牙道钉1.5万余个,于7月1日正式启用。“经过前期试运行数据来看,城区‘哈啰单车停车区’内还车率超90%,较之前提升约30%,引导用户规范文明用车的成效显著。”齐艳磊说。
精细化管理
政企合作共管共治
仅依靠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自治,很难真正实现市场的共管共治。
为此,市城管部门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确定了一家第三方公司——德州振威保安服务公司,于今年7月1日起,统一负责各品牌车辆的整理摆放及管理维护。城管部门针对共享单车的停放秩序,对第三方公司考核评定。“我们的服务区域是德城区和天衢新区主干道及重点区域,划分片区,定人定责,每天不间断巡查,发现乱停乱放、车辆堆积的情况及时处理。”第三方管理公司负责人刘宝坤说。
城管部门还会借助数字化城管系统和网格员,对单车企业进行监督,形成了“城管监管”“部门联动”“企业主责”的共享单车管理体系。
德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动大队大队长陈彬彬打开手机微信,点开“德城区共享单车管理群”,里面不时有违规停放车辆的信息弹出。
“群成员由执法人员、共享电动车运营公司负责人、第三方工作人员组成。我们发现违法案件通过微信群及时传达给责任单位,监督共享单车对案件及时处理,收集整改照片进行结案形成案件闭环,形成‘快速响应、及时处理’的20分钟响应处理机制。”陈彬彬表示,同时,每周给共享单车企业召开例会,监督企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重点管理,专人值守。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对共享单车企业及第三方管理机构开展常态化督导考核。在此,也请广大市民规范使用、停放共享单车,共同营造规范有序的停车环境。”德州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国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石秀秀 通讯员|翟天利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