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规划范围覆盖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
◆ 2022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 宁夏既有区位、能源、特色产业等优势,又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极度脆弱等挑战;既有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又面临繁重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空间,又存在水资源利用、碳排放、生态修复等短板,在黄河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性
◆ “高效节水灌溉让亩均用水量减少60%,用肥量减少36%,碰上旱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发愁了。”
◆ 宁夏创新林权流转、抵押形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化,“以林换林”“以林养林”等新模式如今已初见成效
◆ 2021年9月29日,石嘴山市两家企业分别竞得二氧化硫排放指标5.3吨和19.7吨。其中一家企业还以排污权作为资产进行抵押贷款,获得了银行200万元授信,排污权成了“香饽饽”
◆ 腾格里沙漠中,一座外形酷似星星的酒店引人注目。这座位于中卫市沙坡头景区的沙漠星星酒店,因主打沙漠与星空元素迅速走红,在旅游旺季甚至一房难求
◆ 为西北生态改善发力、为华北生态安全出力、为全国生态大局效力,共同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已成为越来越多宁夏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永前 何晨阳 靳赫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孕育了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规划范围覆盖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
宁夏,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这片被黄河水滋润的美丽富饶土地,有效阻隔了乌兰布和、腾格里、毛乌素三大沙漠沙地“牵手”,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节点、生态屏障和生态通道。
宁夏既有区位、能源、特色产业等优势,又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极度脆弱等挑战;既有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又面临繁重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空间,又存在水资源利用、碳排放、生态修复等短板,在黄河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性。
2022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先行区建设两年多来,宁夏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领生态文明建设,统揽全境全域治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实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战略支点,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为战略举措,以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战略抓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视频《大河新篇》
大河安澜 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稳定季风界线、联动全国气候格局、调节水汽交换、阻挡沙尘东进……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的宁夏,在维护全国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发展中积聚的生态环保问题,曾十分突出。由于农业用水粗放,全区农业取水量曾占取水总量的83.5%,农业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78.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于全国平均值。
先行区建设以来,宁夏在黄河流域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将生态压力变为转型发展动力。
宁夏石嘴山市星海湖(2022 年 5 月 30 日摄) 杨植森摄 / 本刊
守好安澜底线。6月的塞上,天高云淡,草木葱茏。黄河大堤上车辆疾驰,标准化堤防静静守护着堤内城市和村庄的安宁祥和。
黄河自古就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翻阅防汛记录,几乎每隔几年,宁夏便会有一次凌汛发生。与此相伴的,还有难以预料的洪水。
宁夏将黄河岁岁安澜作为底线,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两岸堤防、河道控导、城市防洪等重点项目渐次上马,两岸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组成了坚固的“绿色长城”,全区年入黄泥沙量大幅减少。随着标准化堤防建设的推进,灾害对于两岸群众的威胁越来越小。
守护生态红线。一场夏雨过后,距离宁夏中卫市区约十公里处的小湖附近绿意盎然。树坑里的覆膜令人倍感新奇,这种保墒“待遇”以前只有庄稼和瓜菜才有。映入眼帘的满目绿意令人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曾被沙漠侵袭,大风起时天昏地暗,群众的饭碗里常能拣出沙粒。
黄河穿城而过的中卫市,紧邻腾格里沙漠。沙漠离市区最近时只有几公里,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和黄河安全。经过持续努力,如今中卫市境内绝大部分沙漠得到有效治理,剩余的原始沙漠风貌则成了宝贵的旅游观光资源。
湿地,是黄河之肾。被称为“鸟岛”的青铜峡黄河库区湿地,总面积近30万亩。多年前,人为登岛侵占、围湖造田、滥捕乱采等问题曾较为严重。
治理生态顽疾,需要铁的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全面清理整治人类活动点位、推进“退耕还湿”治理……如今,湿地“失而复得”。在候鸟迁徙期,库区鸟类达数十万只,生态系统得到整体修复。
先行区建设以来,宁夏铁腕治理成绩单亮眼——黄河干流宁夏段保持水质“Ⅱ类进Ⅱ类出”,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水土流失实现总体逆转。
深度节水控水。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省份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13,黄河流域的1/3。2022年起,宁夏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把节约用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当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深度节水控水具体工作纳入考核体系,节水考核结果与自治区对市县水资源税奖补紧紧挂钩。
吴忠市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过去近1/3的耕地无法灌溉。如今,马儿庄村一带1万余亩耕地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过去需由500多人完成的大水漫灌,变成了由电脑控制的精准滴灌。“高效节水灌溉让亩均用水量减少60%,用肥量减少36%,碰上旱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发愁了。”村主任关尚锋说。
为破解“水瓶颈”,盐池县持续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如今节水灌溉面积达46万亩,占全县灌溉总面积的98%以上,成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
统筹破解水困。资源无价、用水无偿、交易无市、节约无效,这曾是宁夏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2021年4月起,宁夏全面深化用水权改革,以水资源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统筹全区各类水资源,调整用水结构,通过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高效流转,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
石嘴山市平罗县工业企业多,经济发展受制于紧缺水资源。改革后,平罗县通过市场化方式购买宁夏其他县区200万立方米用水权,解决了无用水权企业的用水指标。“我们通过水权交易购买了10.59万立方米水权,经营不再受用水影响。企业现在正想方设法采用节水工艺,为发展开拓更多空间。”宁夏昌茂祥冶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煊说。
目前,宁夏已核准确权灌溉面积1060万亩,完成1400余家工业企业的水量核定工作,并初步构建起用水权市场交易体系。去年以来,交易水量达5650多万立方米。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2022年3月22日摄) 王鹏摄/本刊
改革创新 扛稳“上游担当”
实现黄河全流域谋划协同治理,必须扛稳“上游担当”。宁夏将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定为山林、土地、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制度改革,举全区之力先行先试。
盘活“沉睡”不动产。经过多年封山禁牧、植绿增绿的六盘山区,如今花海漫山,生机遍野,前些年“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的景象早已不见。对于山林资源已确权颁证的当地农民来说,满眼的苍翠已成可流转变现、可抵押贷款的“绿色不动产”。
宁夏创新林权流转、抵押形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化,“以林换林”“以林养林”等新模式如今已初见成效。山林权改革放活经营机制,有效激发了林场等主体主动性,拓展山林权融资功能,资源变为资产,青山变为金山。
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去年9月,地处西海固地区的隆德县敲响了宁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锤”,公开拍卖出让1宗38亩土地。按照七成比例,土地所在的大庄村村委会可分得土地收益金116万元,这是该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集体收入。
山上退出修复生态、山下复垦置换空间、节余指标跨省交易;推行预告登记等制度,推动作价入股(出资),分割转让使企业用不完的土地入市变资金;建立健全闲置低效土地利用处置机制和工矿废弃地市场化整治机制,构建农村土地市场交易平台,创新土地供应方式……宁夏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集约盘活增值。
改革变出“香饽饽”。为从源头上推动节能减排,2021年起宁夏开展排污权改革,建立“谁排污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的市场机制,调动排污企业降污减排内生动力。
2021年9月29日,石嘴山市两家企业分别竞得二氧化硫排放指标5.3吨和19.7吨。其中一家企业还以排污权作为资产进行抵押贷款,获得了银行200万元授信,排污权成了“香饽饽”。
排污权改革本质就是通过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使企业降污减排的责任转化为减排增益的权利。据宁夏生态环境厅介绍,实践证明,这有利于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腾出更多环境容量,促进产业转型。
整治守护“父亲山”。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对于维系宁夏乃至全国生态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贺兰山的高大山体,减弱、阻隔了西伯利亚冷空气以及沙漠气候对银川平原的侵袭,因此宁夏人民称其为“父亲山”。
骄阳照耀下,位于贺兰山腹地的大磴沟山坡上,新栽的山桃、山杏、榆树、槐树已抽出嫩芽。而2016年以前,这里是贺兰山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山头曾是一个个巨型煤渣堆。
贺兰山富含煤炭等矿产资源,过去“靠山吃山”的粗放式发展让这座宝山伤痕累累。2017年,宁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专项整治自然保护区内的169处人类活动点,退出矿业权,拆除工矿设施。2019年,宁夏全面启动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45处严重损害生态功能点位的综合治理,依法关停取缔不合规企业561家,20处遗留矿坑和无主渣台完成整治。2021年,宁夏再次投入近百亿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助力贺兰山系统疗愈。
如今,文体运动休闲公园、桃李芬芳生态果园、工矿废弃地旅游开发等“旅游+生态修复”项目,成为大山“伤口”愈合的见证者。随着保护区功能进一步调整优化,已全面启动创建的贺兰山国家公园初露芳容。
近期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将在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上为全流域探索新路,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2020年6月5日,农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百瑞源原生态枸杞种植基地采摘头茬枸杞 冯开华摄 / 本刊
两山转化 治黄兴黄开新局
治黄兴黄,归根结底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宁夏从供需两端入手,创造条件踏上有序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之路,让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加速释放绿能潜力。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电站工地,一排排光伏板正在架起。该项目是我国开工建设的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也是“西电东送”重要通道的绿色电源点。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华东地区输送近37亿度的绿色电能,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0万吨。
先行区建设过程中,宁夏将清洁能源作为自治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大基地”,构建清洁电力“大电站”,发展清洁绿氢“大产业”。2021年,宁夏风电、光伏装机同比增长5.7%和15.6%,风光电占电力装机比重超过45.7%,居全国第三位;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5%,居西北地区前列。
星空化身“流量密码”。腾格里沙漠中,一座外形酷似星星的酒店引人注目。这座位于中卫市沙坡头景区的沙漠星星酒店,因主打沙漠与星空元素迅速走红,在旅游旺季甚至一房难求。
沙坡头、沙湖、黄河宿集……“大漠牌”知名景点已是宁夏闪亮的文旅标识之一。近年来,“新、特、精”又成为了宁夏深挖“三面环沙”独特资源禀赋的新方向。
“每年4月中旬到10月,我都会从成都带新人来拍婚纱照。”摄影师曾小夏是四川成都江之岛摄影工作室创始人,她告诉记者,中卫独特的风景吸引了许多旅拍客户。
“虽然旅游产业受疫情影响明显,但是宁夏资源独特,产业升级思路明确,我们对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宁夏沙坡头旅游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大千说。
葡萄酒、枸杞、滩羊……一些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军说,“葡萄酒+旅游”“枸杞+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形成了新市场、新需求和新产品,文旅正在为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注入新活力,助力产业蝶变升级。
“双控”引领绿色发展。在石嘴山市平罗县的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令不少企业经营者头疼的工业尾气,变身为生产清洁燃料的重要原料。
去年,这家公司的年产4.5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投产。项目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工业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燃料乙醇,还产生了蛋白饲料等副产品,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是传统燃烧发电利用方式的数倍,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8万吨,相当于种植约9万棵树,节省土地资源约18万亩。
高质量推进先行区建设以来,宁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着力深化能耗“双控”,引导企业加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光伏、风电等开发利用。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宁夏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并于2020年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将着力打造新型材料等“六新”产业、葡萄酒等“六特”产业、文化旅游等“六优”产业,促进全区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为西北生态改善发力、为华北生态安全出力、为全国生态大局效力,共同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已成为越来越多宁夏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自治区主席张雨浦说,党中央关心关注宁夏,支持支援宁夏,宁夏将以“上游担当”继续乘势而上,搞好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战略机遇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表示,先行区建设是党中央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宁夏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先行区建设牵引美丽新宁夏建设,坚持不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刊于《瞭望》2022年第27期
视频《大河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