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要尽快把“三农”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德州力量。
高标准建设“吨半粮”示范区。通过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夯实“吨半粮”生产能力,扛牢维护粮食安全重大责任。一是整合市内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信息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便利。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土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全市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信息市场大规模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平原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推广大田作物规模经营模式。全力实施12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建设,成方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我市应把农业纳入到工业化大生产的体系之中,运用现代科技培育良种、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增加农业资本投入,积极推广智慧农业大棚模式和技术,通过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品质。三是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借助乐陵万亩枣林、夏津黄河故道等既有农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选取自然条件好、基础设施良、景观独特的村镇,发展乡村民宿、养老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四是积极推广“电商+”模式。鼓励支持各县(市、区)打造农村电商产业园和电商村镇,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创新。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各类乡村扶持资金,筹措设立乡村发展基金,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形成乡村振兴资金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促进乡村长效发展。二是高标准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我市应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加大对乡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措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鼓励金融机构降低乡村建设项目的融资门槛。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PPP模式,以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为载体,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从事开发经营。
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我市乡村振兴支撑点。一是实施乡村生态和环境修复工程。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大对乡村水体、土壤、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强化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加快制定后期管护办法,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对历史文化和生态较好的村镇,要加大投入,全面改造提升,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培养造就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打造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着力培养有知识、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把带领农民致富、引领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成效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考核的重点。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走农业经营人口少而精的路子,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并为职业农民评定职称,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要提升回引政策含金量,吸引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新乡贤等各类人才回乡创新创业或者投身乡村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成效。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一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的优势,建立激励村“两委”及其成员推进乡村振兴的机制。二是完善乡村治理架构。完善村党支部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村级管理运行机制,并通过激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发展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治理的组织和物质基础。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强化道德约束,调动农村居民自律的积极性,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四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和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另外,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秦超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