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高标准建设三级综治中心 筑牢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

“镇上有了综治中心后,来这办事忒方便了!不用一趟趟往县里跑,今儿只来了一趟,啥都解决了!”在武城县鲁权屯镇综治中心,前来反映土地权属问题的王大爷给出了发自肺腑的评价。今年以来,武城县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内容,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整合优化资源力量,高标准推动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做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服务群众零距离。


科学整合资源,推进中心建设规范化

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办事窗口,在武城县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内,前来办事的群众正耐心等待工作人员叫号,一起都显得井然有序。今年以来,武城县因地制宜、按需整合现有资源,多措并举解决场所、人力、财力难题,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实体化。

在县级层面,武城县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县信访群众接待厅设置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厅,内部统一规范设置“一厅4+X室”,即群众接待厅、矛盾调处室、心理咨询室等。以常驻、挂牌办公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政法、民政、人社、卫健、教育、市场监管等行业力量和专业调委会、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社会力量进驻。现在的武城县综治中心总共有6个单位全天候入驻群众接待大厅,8个部门挂牌办公,以便及时处理回应群众诉求,打破行业部门“各自为战”局面,确保群众事项办理“进出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镇街和村级层面,则是依托现有阵地,规范功能分区、统一标识设置、配齐办公设施,进一步完善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网格管理、村(社区)警务等基本服务功能,最大限度集约力量资源,实现矛盾纠纷的就近就地化解。截止6月底,武城县8个镇(街)、377个村(社区)全部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网格化管理,中心服务精细化

“我昨天才在小程序上反映了这个采光问题,没想到今天就解决了,有了网格员效率就是高!”提起网格服务,兴隆社区居民李阿姨高兴的竖起大拇指。7月11日,有群众通过微连心小程序反映幸福中心养老院树木遮挡自家房屋,影响室内采光,要求有关部门对树枝进行修剪,网格员接收到信息后,立即转办相关部门,第二天下午就把遮挡的枝干修剪好了。

据悉,为推动综治中心精细化服务,武城县将基层“千条线”纳入“一张网”,科学划分网格,以自然村、居民小区为基本单元设立网格,以企业、机关、学校、医院、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为基本单元设立专属网格。目前,全县共优化调整网格705个,其中,农村网格387个、城市网格96个、专属网格222个,实现了全域覆盖,不留空白。

在此基础上,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全部接入“天网”“雪亮工程”、网格化治理大平台等系统实现了对辖区主要路段、显要位置、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控,对社会治安、矛盾纠纷调处、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日常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综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武城县还依托“微连心”报事小程序,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渠道,网格员在做好平台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工作的同时,围绕社会治理的盲区和痛点,特别是“五小问题”(即小案件、小纠纷、小诉求、小隐患、小问题),深挖源头做好排查及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严防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随意堆放,邻里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化解……过去这些基层治理中的“小毛病”,现在都可以通过网格员来“挂号”,并联动各方力量“把脉诊疗”。今年以来,全县网格员共通过网格化治理大平台上传事件26701件办结率99.87%,“微连心”群众扫码关注人数超过16万人,解决群众问题诉求400多件。

多元共治闭环运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层社会矛盾更加复杂。武城县坚持多元共治,发挥基层综治中心力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现在的很多矛盾往往起源于基层,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及时妥善处理,积重难返,造成大的社会隐患。三级综治中心建成后,村里有了纠纷,先由村级网格员、两委成员、法律顾问等进行调解;村里调解不了,网格员就会在网格化治理平台‘吹哨’,镇上综治中心就给派相关人员来解决;镇上解决不了的,再转到县综治中心,县里就派单到相关单位解决。‘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有效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难题。”武城县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东森介绍说。

如今,武城县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武城县将积极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以综治中心为依托,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夯实网格服务管理底座,不断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水平,力争让群众遇到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切实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为平安武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王丁 文秀英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