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新看德州 | 创新赋能奏响科创强音,高质量发展再造“通达之路”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这源自于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交汇点。借力创新,是它以区位优势为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通达之路”。为此,在今年2月召开的德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田卫东明确表示:未来五年,将突出创新驱动,全力建设区域科创高地。

锚定“十大创新”,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德州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十大创新”,推出一系列战略性、牵引性改革,一批力度大、创新强、举措实的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各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出台六大方面25条政策支持德州天衢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制造业“智转数改”;打造“1+3+N”人才发展战略格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山东的“北大门”,今年年初,德州在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之后,如何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继续“走在前、开新局”?答案正陆续揭晓。

创新为擎,迎“八面来风”

“制造业是立市强市之基、高质量发展之本、共同富裕之源。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作为立市强市的最优选项。”5月23日,德州召开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动员大会,市委书记田卫东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在6月22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德州9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天衢新区3个项目位列其中,获奖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

好消息还不止一个,前段时间公示的2021年度德州市科技奖中,天衢新区21项成果获德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创历年新高。

作为天衢新区的龙头企业,6月28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8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的生产车间,总工程师肖清华告诉新黄河记者,得益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市场的火爆,他们的订单排满全年。一季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80%。“当前,总投资62亿元的2021年省重大项目——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片产业化项目’正在施工,项目达产后,将彻底改变我国12英寸集成电路用硅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工作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战场、关键舞台,科技创新则是制造业发展的“牛鼻子”“发动机”。7月7日,德州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支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10项具体举措,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省级新区试点德州市天衢新区,正搭乘着政策的东风,以“创新”为发展新“引擎”,以崭新的姿态迎“八面来风”。

产才融合,放大人才“场效应”

从2017年考察初识,到2018年签署协议,再到数个新项目开工建设,德州与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合作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有研的加入,成为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央企的生动写照。

在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清华看来,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区位优势是有研选择德州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德州政府满满的诚意“大礼包”,极具诚意的招商政策、现代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则“打败”了争夺有研的其他城市。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德州市委、市政府积极配合,“一站式”服务节省审批时间,现场办公抢抓项目进度,做到了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四最”营商环境,这些都是打动有研集团的重要因素。“企业落户德州至今,推动了3个德州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在每个重要节点、关键环节的任何问题,政府都有专人协调跟进,及时发现解决。”

这背后,体现的是德州速度和营商环境的温度。

这还不够,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情感共鸣更能打动人心。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自2019年从北京西城区迁至德州天衢新区后,200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员工,3年内没有一人流失。这一切都源自有力的人才保障,以产留才,打造人才“孵化地”;以才兴产,形成人才“能量场”;产才融合,放大人才“场效应”。

有力的人才保障让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发展蹄疾步稳——有研半导体项目作为亿级产业“航母”,带动形成了年产值近3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成了包含硅片、靶材在内的国家重要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有研好似高昂的产业“龙头”,正在驱动整个产业链,为天衢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势赋能。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利润1.8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利润3亿元。

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的“金字招牌”。德州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2022年1月1日,《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省第二个就优化营商环境专门立法的城市。

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在工作中

6月28日,在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新黄河记者看到,各项业务正在有条不紊地办理中,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促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劲,今年以来,他们不断做好审批“减法”、服务“加法”,例如在全国首创“跨省异地线下办”模式,设立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驻京分厅,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搭建全国首个政务服务信用评价横向管理平台,创新“信易批+失信制约”机制等。

“人才兴德”战略,让人才政策“真金白银”落地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作为创新转型的城市,德州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从推进“人才兴德”战略,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天下才德州用”;从“顶格”配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到人才政策“真金白银”落地生根,再到提高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德州,扎根德州,留在德州,成为德州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德州一家专注玉米精深加工的企业,是目前全球最大葡萄糖酸钠、海藻糖、葡萄糖酸内酯生产基地。通过科技人才的支撑和科研的驱动,企业做到了将玉米的增值转化率达到10到15倍。“一吨玉米的市场价在2900元左右,经过我们的加工,下游产品每吨能达到三四万元,增值转化率在10倍以上,有的达到了15倍。”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何万忠告诉记者,这是依靠企业组建科研团队、与高校、院所、生物领域的专家联合创新做到的。“人才的创新,保证了产品充分地向下游延伸,也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科研中

政策聚才,待人以诚,拿出真金白银,这是德州的做法——5月27日,“‘德’有你才‘州’全”德州市人才政策奖补资金发放仪式举行,仪式上,10名领取安家补贴人才代表、10名享受“假日专家”薪酬补助企业代表、10名获得引进大学生奖励企业代表和10名第九届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代表,共计40人上台领奖,现场颁发奖金总额达411万元。

对于人才与产业的关系,德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人才是制造业振兴的第一资源,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同时产业是人才引育的基础,更是人才发挥潜能的试验场。

引才有诚意,育才有沃土,用才有胆识,德州市人才工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成功创建全国第4家国家级引智试验区、全省第4家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全省首家“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3项典型做法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为民,一个“新”字包罗万象,建设创新型城市,把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创新已成为德州蝶变的最强引擎。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新黄河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