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齐鲁科学城”,构建四大创新圈联动格局,济南—— 强省会,重在强创新

□ 本报记者 申 红 王 健

刘飞跃 段婷婷

7月27日12时12分,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目前,我们已通过济南地面站与量子卫星进行了对接,即将开始应用测试。”8月13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飞介绍,“济南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助力我国提升在空间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

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2020年创造了509公里光纤量子通信最远传输距离世界纪录;2021年实现500公里量级现场无中继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创造商用光纤量子通信距离的世界纪录……量子通信领域的高速发展,是济南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举全市之力谋创新、抓创新、强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南引进15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组织实施科技计划“揭榜挂帅”,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家省实验室组建了由院士及高层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70余个,论证启动科研项目150余个;“齐鲁双星”成功发射、新一代山河超级计算平台建成投用……济南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遍地开花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自2020年成立以来,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十强产业”,重点突破PLC、CNC、RC、编码器、伺服系统等系列硬件产品,已申请核心发明专利109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9项、外观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66项。

“我们与济南本地企业联合研发了激光切割控制系统及部件。该产品全面推广后,将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力济南激光产业提档升级。”该公司首席科学家邹风山介绍,他们还针对制造业各类生产控制系统面临的行业痛点,研发了全新控制体系,赋能“山东制造”。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浪潮科创中心创客区,“快消费控云”项目团队正在谋划如何将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

“我们针对快消品企业普遍存在的费用管控问题,开发了这款具备随需而变能力的费用管控SaaS服务产品,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和战略化管控,最终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该项目团队产品经理孙向晖介绍,目前他们已经与贵州一家企业签署服务协议。

“我们以‘揭榜挂帅’的形式探索内外融合新路径,为创新项目提供市场、资源、技术、专家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浪潮集团科技创新部部长、浪潮科创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蔡伟表示,他们还将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建立科创基金,打造多维度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济南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前端进行配置,根据近期对全市科创金融数据的初步统计,截至6月底,科创企业有贷户数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1个百分点,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67.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7个基点。

“2021年11月,济南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新波介绍,根据刚刚印发实施的《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济南将通过5年左右努力,新增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3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企业突破100家,“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突破5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0%。

“我们要聚焦推进全面创新,在‘十大创新’引领中增强发展动力。”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表示,要充分发挥省会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各类高端要素富集的特殊优势,锚定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动摇,加快规划建设“齐鲁科学城”,构建“产研院创新圈、超算中心创新圈、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创新圈、山东大学创新圈”四圈联动格局,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辐射带动引领全社会各领域创新,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