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德州市“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晓冰介绍本县市区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情况。
为破解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资金技术短缺、市场开发能力不强等问题,禹城市以开展“百企结百村”行动为载体,完善利益联结,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组织优势与市场优势的“双向奔赴”。目前,已从全市优选95家重点企业与共同体结对帮扶,走出了一条党建搭台、村企抱团、合作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一、“双选结对”健全联建机制
结对共建,关键看企业与共同体是否供求互补、相互信任。为此,我们主要开展3方面工作。
一是党委牵线搭桥。市委统筹相关职能部门、镇街组建村企联建工作专班,制定《关于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结对活动合力打造乡村振兴禹城模式的工作方案》,组织对共同体、企业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制定了共同体资源清单、企业项目需求清单。共同体根据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需求选择企业结对,企业根据产业基础、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选择共同体合作,实现了双向互选、优势互补。
二是增进互动交流。共同体和企业党组织互派党员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负责联建行动的协调推动。共同体与企业每月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重点研究组织建设、项目推进、利益分配等方面工作,促进交流融合。坚持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共建活动,通过党组织书记互上党课、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沟通交流。
三是健全推进机制。针对共同体和企业需求,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策划和包装一批适合联建的具体项目,以项目化推进合作共赢,今年以来,已合力打造联建重点项目36个。此外,我们在金融、土地、行政审批等方面制定了21项优惠政策,推动联建工作扎实开展。
二、“三联并举”丰富联建模式
围绕共同体与企业“双赢”目标,我们探索实施资源联享、资金联用、产业联建的“三联”联建模式。
一是实施资金联用。村集体将自有资金、各级政策扶持资金入股共同体内龙头企业,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已注入重点项目资金3200余万元,带动集体增收710余万元,24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二是实施资源联享。对共同体内村庄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增减挂钩结余指标集中整合利用,兴建标准化厂房,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以“飞地”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目前,我们利用各共同体闲散土地盘活指标,已建成10处乡镇产业园,引进投资110多亿元,落地项目410余个。
三是实施产业联建。共同体统筹区域内土地、劳动力资源,由企业注入资金技术、联通对接市场,共同培育产业项目,带动区域内劳动力就业,实现企业、集体、群众三方受益。比如,禹城市张庄镇统筹辖区6个区域党建共同体与辖区内龙头企业领翔牧业合作,分别承载湖羊产业链上下游饲料供应、湖羊养殖、肉奶制品加工等生产环节,实现抱团发展、整镇推进。
三、“全程监管”保障村企权益
为确保项目持续健康稳定运营,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健全产业项目持续稳定运行机制。
一是实施前置审查。为确保联建项目规范运转,我们为每个共同体都配备了1名法律顾问。各项合作协议签订前,必须由共同体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风险性审查,报共同体联合党委审议,由乡镇党委审核备案。
二是实施过程监管。所有合作项目实行“线上留痕”“阳光公开”,将项目实施纳入“智慧村务”监管平台,作为村务公开重点内容,共同体联合党委书记要在“阳光报告会”上讲明资金使用、项目进展、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内容,接受村民询问,切实保障村民对资金使用、实施进度、项目收益等方面的监管权。
三是实施考核监管。将联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各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与村企联建成效相挂钩的村党组织书记考核和待遇激励机制,对主动参与联建的企业,在企业考评考核中予以适当加分奖励。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