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特稿 | 双向开放 协同发展倍增新活力

不到5个月,52个项目全部选定,甚至一度出现排队抢号入驻的局面。这是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招商工作的真实写照。

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总投资35亿元,专门用于承接京津冀和济南的产业转移升级企业。其采取的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定制开发、统一按揭贷款的建设模式,正是客商争相入驻的背后原因。

众所周知,德州是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城市,全省“一圈一带”及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德州坚持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健全完善专业化对接机制,全面对接京津,主动融入省会,南北双向借力,协同发展质量更高,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深度对接京津冀,好项目纷至沓来

在庆云的招商史上,约基公司的落户是一件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公司的整体搬迁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约基公司原本位于北京通州区,是一家专业从事长距离、大运量带式输送技术解决方案的总承包服务商,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因通州区被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很多产业项目需要外溢,约基公司也被列入搬迁行列。去年10月,约基公司开始和庆云县接触。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而且还拥有一座建筑质量良好的闲置厂房,约基公司当即决定整体搬迁至庆云。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摆在德州面前难得的战略机遇。庆云县牢牢抓住用好这一优势,深度对接京津冀,5名干部常驻通州,并在北京设立企业总部基地,重点吸纳轻资产企业入驻。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园也在加快建设,一期承接产业转移项目7个。

事实上,多年的坚持不懈,德州融入京津冀已经形成了常态化,各项对接机制更加优化完善、对接措施更加精准务实,成效也更加明显。这主要表现为已经由统一统筹、组织安排的集中攻坚行动,转变为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重点业务工作,一批项目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在上半年全市协同发展督查评议中的优选项目中可见一斑。半年观摩中,来自京津冀的项目多达15个,一季度全市新开工京津冀项目41个,占新开工项目的30%。

德州,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的产业项目和资源要素承接地。

 新理念新平台释放新优势 

▲大国重器技术人员在测试新产品

开放空间就是发展空间,招商水平决定发展水平。德州顺应大势、精准发力,推动招商引资模式创新、路径创新、机制创新,迅速吸引了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性强、发展空间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

禹城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的松果新能源汽车项目颇具说服力。产品尚在研发中,松果公司就已经与欧洲、非洲等11个国家签订了销售合同。总投资41亿元的松果新能源汽车公司是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最大的项目,产品包括物流车、轿车、特种车、大中巴车等新能源汽车,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核心技术全部正向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拥有600人的国外技术研发团队,测试车已通过欧盟安全认证。2020年全部达产后,可年产各种新能源汽车23万辆,营业收入超200亿元。

这样一个前卫、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禹城,与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的落地不可分割。今年3月,在禹城市“三个一批”项目开工仪式上,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作为重头项目正式奠基。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由禹兴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红石极威实业集团、松果新能源汽车、黑石基金管理公司等联合投资,目前已注册企业16家。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以新旧动能转换、招才引智、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三大平台建设为核心,创新产业集群招商模式,促进战略新兴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链,带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模式的推出,标志着禹城招商模式从单打独斗到精准科学的转变。

不仅在禹城,放眼整个德州市,新理念、新平台都是形成招商优势的关键所在。

乐陵市、临邑县等地都在充分发挥化工园区优势,加快打造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德州创新谷、德州高新区中央创新区和齐河中关村海淀园作为我市三大创新集群,则在创新产业生态、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上不断突破。以优势产业为载体,以“四新促四化”为导向,各地优质平台今年以来全面发力,成为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的重要引擎。

 牵手东盟,借“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平原—青岛港”集装箱班列形成了公铁海多式联运格局

就在去年百企下南洋归来后,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英潮便有了新的想法:把辣椒种到柬埔寨。而今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中椒英潮试种的4个辣椒品种取得了成功。“企业要想大发展,必须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出去寻找商机。而东盟各国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可常年生产高辣度新鲜辣椒,我们认为双方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谭英潮认为。

2017年6月29日至7月8日,为期10天、迄今为止德州史上最大规模的外事商务活动“百企下南洋”成功举行,51家德州企业与泰国、柬埔寨、菲律宾的500多家企业展开友好、务实对接,共举办16场对接活动,其中7场大的商机对接会。坚定不移走出去,德州企业找到了商机,发现了市场,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更认清了开放引领发展的意义。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持续拓展东盟市场,机制化开展“德州百企下南洋”活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举办好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高峰会等重要商务活动,努力使德州成为中国北方对接东盟的重要节点城市。

想突破海外市场的德州企业不在少数。富路车业董事长陆付军透露,随着企业核心技术的成熟和整车生产资质的获批,未来计划进军国际市场,准备开拓埃及、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市场,部分已经达成初步合作意项。

对外开放,位于平原的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已经成为德州连接外部港口的功能性平台,对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对外协同性意义重大。目前,已开通驶往青岛港的集装箱班列,正在申报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项目全部建成后,“平原号”集装箱班列年可运送集装箱8万标箱以上。届时,平原县将成为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的示范者和连接“一带一路”、加快对外开放的领跑者。内陆港不仅可以吸引外向型企业到平原聚集投资,还能促进全市三分之二的进出口数据和税收数据回流德州,有效提升我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德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起到重要作用。

数据方面,德州的进出口可圈可点。今年前5个月,德州货物贸易进出口10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高于同期山东省货物贸易进出口增幅0.6个百分点;占同期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的1.4%。其中,美国、东盟、欧盟成为贸易伙伴三甲。

新闻链接:

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40余雕刻机企业组团落户

今年7月,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厂房建成后,第一批近20家雕刻机企业将入驻其中,禹城也将实现雕刻机产业“从无到有”。

“可以雕刻建筑模型、标牌、三维工艺品等。”山东数控雕刻·激光行业协会会长杨朝迪告诉记者,“几乎各行各业都要用到雕刻机设备,这一行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

世界上70%的雕刻机来自中国,中国80%的雕刻机产自济南,雕刻机产业在济南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此次,以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为承接载体,禹城抓住了济南雕刻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

“我们筹划协同发展产业园的初衷就是承接京津冀鲁地区的优质产业转移。”禹城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德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亮介绍,“协同发展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与雕刻机产业‘抱团落地、集群发展’的模式不谋而合。作为国家高新区,我们既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又注重产业关联度。协同发展产业园的建设,变传统的招项目为招产业,实现了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集群、形成一个产业。”

为推进协同发展产业园建设,高新区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跟踪协调、靠上服务。企业进驻后,还将为之统一办理立项、环评等各项手续,真正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雕刻机行业不断更新换代,转型升级,走向高数控性。”杨朝迪介绍,“目前,我们已有40多家雕刻机企业与禹城签约,产品将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3年内将形成一个百亿级新型产业集群。”

松果新能源汽车:测试车通过欧盟认证

在松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申龙福的办公室里,墙上贴着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效果图。申龙福介绍:“可载货1吨的新能源物流车预计年底就能下线,新能源SUV明年下半年可以下线,我们的产品还包括轿车、特种车、大中巴车等。”

松果是国内第一家核心技术全部正向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我们的研发团队来自德国奔驰、美国福特、韩国起亚等知名企业,所研发的电池系统曾供货特斯拉;车辆内饰则采用自己生产的新型复合材料,成本价格和环保优势非常明显。”申龙福介绍,“我们的测试车已通过欧盟安全认证。7月份,我们将在禹城举办展会,邀请美、英、意及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经销商前来洽谈业务。”申龙福是韩国人,他也是研发团队的一员。

松果新能源汽车是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的核心项目。这一产业园占地2600亩,总投资超80亿元,产业园内项目全部属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相关配套企业。

申龙福介绍,预计明年2月,新能源物流车可实现量产,月产能5000辆;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23万辆,营业收入超200亿元。

记者|朱代军 高红岩 通讯员|李月 王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