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
凌霄花开的时节,母亲却走了,只留下一树繁花与无尽的思念!
——题记
乡下老宅里,长着一棵凌霄,那是多年前母亲亲手栽下的。起初的时候,它纤细而柔弱,颇有几分儿时的记忆里母亲那瘦瘦的、高高的样子。
很多时候,顽强的生命力总是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一晃几年过去,那棵曾经弱不禁风的凌霄,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一天天长大,那一条条枝桠犹如千手观音伸出的长长手臂,悄悄爬上了高高的影壁。
其后,无数个不经意的日子里,凌霄就这样顺着枝条的方向努力的伸展着,日渐一日的枝繁叶茂,逐渐形成了一道绿篱。
每年春天到来,凌霄的枝桠之间都会争先恐后的冒出许多嫩芽,渐而舒展成一片片新绿,直至孕育出一处处屹立于枝头的花团锦簇,绽放于绿叶之间。
随后的日子,凌霄花姿态俊美飘逸的次第开放着,如痴如醉、如火如荼,从初夏蔓延到深秋。难怪大文豪苏轼会为它写下“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的诗句。
凌霄,萌芽之时,细小而坚强;绽放之际,热烈而张扬。仿佛冥冥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引领着它不断向上,意欲九霄、壮志凌云。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一直向上的韧性,才使它博得了“凌霄花”这样一个充满豪气的美名。也正是因为这股凌霄豪情与高昂的姿态,才让李渔为它留下了“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的高度评价。
秋去冬来,凌霄走过一季繁华后,悄悄将所有火红和绿意收藏、储存,只待下一个轮回的开始。
此时,没有了红花和绿叶的遮掩,凌霄露出如老树枯藤般带有条条裂痕的枝茎,让人忍不住会想象它努力向上、从不停歇的坚韧,以及那些曾经的艰辛和不易。
凌霄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早在先秦的《诗经•小雅•苕之华》里,就有“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 维其伤矣”的诗句,这里的“苕”就是凌霄。
《诗经》就是诗经,只需寥寥数语,就让凌霄的黄花绿叶美的有声有色,也使凌霄叶青花黄的繁盛景象,与人间忧苦形成鲜明的对照,震撼人心。
前几天因故回老家,静静的庭院里,又看到了母亲当年亲植的那棵凌霄,看着它一树繁花笼盖了整个影壁的样子,仿佛又感觉到儿时母亲张开的温暖臂膀,将我紧紧搂在怀里。
只见高高的枝头上,或黄或红的凌霄花色彩明丽的绽放着,恰似风中燃烧的火焰。我知道,这炽烈的火焰是它“敬佩与声誉”的花语,更代表着慈母对儿女最炽热、最无私的爱!伫立在这寓意着慈母之爱的凌霄花前,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升腾出对母亲的感念之情,思绪也被牵引着回到过去那段难忘的岁月。
母亲一辈子拉扯了我们弟兄四人,大哥、二哥、我和小弟,都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那个“一家人被一床,玉米饼子是主粮,鸡屁股里开银行”的贫困年代,娘为了能把我们养育成人吃尽了苦,操碎了心。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不说别的,单单是为了让我们四个半大小子能吃得上饭、穿得上衣,娘就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她白天下地务农,夜晚穿针引线缝缝补补,常常是“一滴汗水摔八瓣,一分钱掰两半儿”,此中艰难不言而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渐渐长大,而母亲却慢慢变老了。当我们像一只只长硬了翅膀的小鸟一样飞向外面的世界,老宅里只留下这棵凌霄花还在默默地陪伴着饱经风霜的母亲。
后来,苦日子熬尽了,好日子到来了,而母亲却走了。在那个凌霄花即将绽放的时节,永远离开了我们,只把一世恩情与一树繁花一起留下。
有人说越长大越孤单,我觉得那是因为漫漫人生路,再也没有母亲的温暖相伴;有人说越长大越怀念,我知道那是在怀念曾经的美好岁月,怀念再也回不去的从前。
有娘的日子,条件虽然艰苦,但却是我一生中最温暖的时光;有娘的日子,生活虽说拮据,但却有我一世里最幸福的回忆;有娘的日子,物质虽然匮乏,但却是我一辈子灵魂最丰盈和安宁的时候。
“人生何曾都如意,弱质未必不凌天”,母亲就像这棵凌霄一样,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她用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滋养了我们的身心。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花开花又落,是凌霄花四季轮回里的告别;聚散两依依,是母与子生命历程中的告别。今生相逢不易,离别却来的太过匆忙!多少次梦里相寻,多少次梦外不知何处?
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每一次都能将殷殷思念勾起。岁月可以模糊容颜,却不能磨灭记忆,只因心中那份深深的眷恋与思念。
凌霄花,母亲的慈爱之花,如烛照世间的佛眼,静默守候着我的精神家园,永远散发着生命中最悠远的那一缕心香。
编辑丨孙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