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清代,德州为散州,与县的级别相同。科举分州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州试、府试、院试是第一阶段,考中者叫秀才。
雁塔,也叫题名塔,明代万历四十年知州孙森所建,科举高中后,名字和简历会记录在这里面
清末民初,科举废除,德县有钱人家把孩子送去教会小学读书
童生初试为州试,考官是本州州官。一般农历一月公布考试日期,二月开始考试。童生上查三辈,须由同考5人互保或由本州的廪生作保, 优伶、差役、妓女、奴隶不得报名。
考场设在州卫书院,1909年为最后一科考试。考试时带考篮入场,里面盛放笔墨和食物,每场一天,考生需考5场。通过者进行府试,考官为管辖本州的知府,农历四月举行。接下来为院试,考官为学政。德县为大县,且州卫同城而治,每科秀才名额比其他县要多,为36名。
贡生。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6种。其中以拔贡和优贡为最好,例贡由于是捐银两而授予的,因此地位较低。清代德州考选有岁贡349名、恩贡59名、拔贡54名、优贡5名、副贡34名。
1935年,德县文献委员会人员合影,这些人都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
贡生也按州卫分开选拔,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本州张书元、张际臣兄弟两人分别报州籍和卫籍,出现了兄弟同榜的喜人现象。贡生不属于科举考试体系的正途,如要参加高一级的会试,必须要经过乡试考取举人资格后方可。
举人。乡试中第称为举人,三年为一科,秋季举行。乡试分省考试,凡本省各府、州、县的秀才、贡生、在国子监学习的监生均可参加。清朝以来,德州中举的有153人,除一部分考上进士外,少数被封为知县,大部分成为学政、教谕和训导。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德州的解元有:康熙年间李涛、孙勷,乾隆三十年李有基,光绪元年佟燦章。乾隆三十年赵大经为亚元。
贡士。会试中第称为贡士,头名贡士被称为会元。会试三年一科,在乡试的第二年三月进行。会试为殿试的初试,相隔仅一个月。
当年一名考生作弊用的小抄
进士。殿试通过的为进士,殿试四月在太和殿进行,由皇帝主持,是科举中最高的考试。成绩分一甲、二甲、三甲,统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连中三元就是取得乡试、会试、殿试3个头名。
清代共举行会试84科、加科2科、恩科26科,总计112科,这其中,德州考中进士49名。
(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者必究)
编辑丨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