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开工率达59.5%!重民意催生“棚改新速度”

在全市上半年协同发展督查评议期间,各县市区棚改工作气魄之大、措施之实、进度之快、群众满意度之高,给参加观摩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是棚改新三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各级抢抓政策机遇,落实主体责任,把握关键环节,尊重民意、程序规范、操作严格,推进平稳顺利,多个县都创造了‘棚改新速度’。”市住建局局长马文喜介绍。


今年全市棚改计划为61161套,是前两年的总和,目前开工率达59.5%,居全省前列,呈现出工作进度快、群众满意度高的特点。


尊重民意,拆迁征收“零震荡”


走进德城区广川街道堤岭社区棚户区改造现场,居民谈到即将入住的新房难掩激动心情:“新房子宽敞明亮,通风好,住着舒服。”自5月14日起,历时近1个月,堤岭社区首批829户回迁居民分批选到了新房。


堤岭村环境脏乱差,遗留问题多,村民思想不统一,拆迁安置很难推进。“在征收过程中,我们提前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政策制定、安置面积计算、房屋拆除验收等征收全过程,各个环节操作公开透明。在规划设计阶段,广泛征求街道办事处和棚户区居民意见。在施工阶段,聘请居民代表参与项目监督,赢得了群众广泛支持。”德城区有关负责同志说。

“拆迁征收是棚改的关键环节,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在拆迁工作中注重尊重民意、规范流程、创新机制,棚改拆迁推进平稳顺利。目前全市2018年项目中,原址新建项目拆迁完成率超过七成,其中7个县市区完成率100%。”马文喜说。


陵城区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万家、西关、南街、邱家4个片区7个村15个单位家属院3024户棚改房屋拆迁,每个片区征收任务都在5天内完成,创造了棚改工作的“陵城速度”。


严把质量关,让群众安居又宜居


棚改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市把棚改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坚持责任与服务同行,督导与指导并重,改造工作高效快速推进。今年初,《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印发,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并在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上进行专题、着重部署;市领导时刻关注棚改工作进度,定期召开推进会、现场会;各县市区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时间、具体人员;市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对棚改项目实行项目化、台账化管理,抓好关键环节,定期督查通报,精准组织推进,确保新建项目10月底前全部开工。


给老百姓盖房子,必须注重建设质量,让每栋楼房都成精品。“虽然是棚改安置房,但位置、面积、周边环境配套,一点也不比商业开发的高档小区差,我们做到了在县城黄金地段建设质量最好的安置房,从材料进场、建设过程到竣工验收,层层把关、量化标准,使每一栋安置楼房都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心工程、百年工程。今年全县投资10亿元,实施了3处续建项目以及6处新建项目,涉及群众房屋4000套。”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介绍说。


另外,截至目前,全市已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6.12亿元,用于在棚改中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让群众既“安居”又“宜居”。


创新理念思路,破解资金瓶颈,形成大投入大发展新格局


“棚改既是群众直接受益的发展过程,也是周边环境、城市建设同步提升的最佳时机,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以点带面,取得一举多赢之效。”陵城区委书记马常春介绍说,陵城区形成了“大棚改、大投入、大建设、大改善”的工作格局。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投资20多亿元,建设安置房3910套、48.8万平方米,是陵城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反响最好、速度最快的棚改工程。采用PPP模式,投资24亿元启动教育、污水管网、景观水系、城乡道路四大类工程,74所学校已经建成,29公里污水主管网,8处公园绿地及城乡道路建设快速推进。


目前,各县市区围绕棚改三年攻坚,对融资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逐个项目落实融资途径、责任单位,提前对接平台公司、政策性银行。全市棚改会议更是专门邀请国开行、农发行进行政策解读;市财政局举办全市棚改融资业务培训,增强了县市区融资业务能力;市财金公司深入调研各地融资需求,梳理项目前期手续,提前做好融资准备。市农发行积极与各县市区积极对接,2018年棚改项目已获批农发行贷款10.03亿元,24亿元贷款已上报待批,另有多个项目正在加紧对接。

记者|杨德林 通讯员|王韧
编辑|高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