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红与黑”
——漫谈乐陵小枣与德州黑驴
□ 于东钧
谁不说俺家乡好,德州人亦不例外。尤其是说到美食中的“德州三宝”,那都是张口即来:扒鸡、驴肉、金丝枣。其实这三宝里的扒鸡和驴肉都和金丝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
德州扒鸡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闻名遐迩的传统名吃,鲁菜经典,被誉为“天下第一鸡”,而德州扒鸡选用的原料最好就是枣林散养鸡。在枣树底下散养的羽毛鲜亮、冠子鲜红、气宇轩昂的大红公鸡不仅登上了餐桌,而且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扒鸡和枣有渊源吧。
再说这驴肉,驴肉指的就是宁津保店的五香驴肉,驴肉和枣又有什么渊源呢?莫不是制作驴肉的时候加了金丝枣当调料?还是这驴也是在乐陵的枣林里散养的?煮驴肉放不放金丝小枣咱不知道,那是秘方,驴是不是枣林里散养的也不好说,毕竟这驴比起鸡来简直就是庞然大物,能不能在枣林里放养还真没试过。但是这制作保店驴肉的德州黑驴还真是乐陵这方圆一片独有的,德州黑驴的进化还就真的与枣有关。
说起驴,人们更多地了解的就是驴那种拉碾子不拉磨、直来直去的驴脾气——直肠子驴,再就是唐朝的大文学家柳宗元写的《黔之驴》。从柳宗元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得知,至少唐朝的时候贵州就开始有驴了,那么德州是什么时候出现驴的呢?据考证,驴起源于非洲,非洲野驴为现代家驴的祖先。驴被驯化很可能发生在5000年前。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殷商铜器时代,新疆莎车一带已开始驯养驴,并繁殖其杂交品种。自秦代开始逐渐由中国西北及印度进入内地,当作稀有珍贵家畜。约在公元前200年汉代以后,就有大批驴、骡由西北进入陕西、甘肃及中原内地,渐作役畜使用。据《逸周书》卷六记载:“伊尹为献令,正北、空同、大夏、莎东、匈奴、楼烦、月氏诸国以真驼、野马为献。”按伊尹为商汤时代人,上述地区大多在今新疆天山以南和甘肃等地。依此而论,在3500年前,新疆已经驯养了驴,并利用驴和马杂交获得骡。《汉书·西域使》记载:“都善国(今新疆都善地区)有驴马,多崇驼;乌孙国(今新疆西部)有驴无牛。”此一记述进而证实了上述史实。
二
据查阅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驴的品种约在30种以上,德州驴是华北地区著名的优良畜种,也是中国五大优良驴种之一,具有体躯高大、体质坚实、耐粗饲、易役使、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德州驴按毛色分“三粉”和“乌头”两种,尤其是“乌头”,就是德州黑驴的标志,全身毛色乌黑无任何杂毛,各部位均显厚实,四肢较粗,蹄低而大,体形偏重,胸宽而深,堪称中国现有驴种的“重型驴”;而“三粉”就比较清秀,全身毛色纯黑,唯鼻、眼周围和腹下为白色,四肢细而刚劲,肌腱明显,蹄高而小,皮薄毛细,头清秀,耳立,体重偏轻,步样轻快。不论是“三粉”还是“乌头”,在所有驴的品种中都是出肉率最高的,其皮质柔韧厚实,可用于制革,而且是名贵中药“阿胶”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为什么说德州驴的进化和乐陵小枣有关呢。
按照相关专家的考证论述,驴应是宋代时由西部地区引入德州一带(还有的说法是德州驴起于北魏时期),到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驴品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宋朝建立是公元960年,如果真的以专家考证的时间推算,驴从秦汉时期进入中国到现在不过2300多年时间,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分化出30多个品种,而且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在德州一带培养出了德州驴这一新品种,这应该与德州一带的水土环境有很大关系。
三
据说,德州驴的由来是因明清时期德州运河水运发达,同时德州又是重要的陆路枢纽,有九达天衢、京津门户之称,为全国重要的商贸重镇,所以当时周边商户、农民常用驴托运各类物资去德州进行商品交易。时间长了,德州就逐步成为驴的集散地,“德州驴”之名也由此而来。地以物显,物以地彰,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像驴这种人类饲养的动物,一旦出现新品种应该既是自然环境的选择也是人工驯化的。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促成了德州驴的培育结果呢?中国五大优良驴种分别是关中驴、德州驴、广灵驴、泌阳驴、新疆驴,这五种驴中关中驴、德州驴、广灵驴是大型驴,泌阳驴属中型驴,而新疆驴是小型驴。我国驴的品种中大多数是小型驴,就是“阿凡提的小毛驴”这种体型的,德州驴是中国驴的品种中为数不多的大型驴品种。德州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最大最多的就是以乐陵为中心这片土地上的千年枣林和金丝枣。如果我们按照驴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这五个优良品种的所在地区画一条自西向东的路线图的话,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条线上的地区除了产驴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产——枣。例如,陕西关中地区的特产除了苹果、石榴还有大红枣,山西广灵的特产就是杏仁、核桃、大红枣,而河南泌阳的象河大枣也是当地的特产。当然新疆的特产也有大枣和沙枣。
难道说驴的这些品种的分化与枣有关?这个还真不敢确定,但是个人认为,乐陵小枣与德州驴的形成是有很大关系的。
四
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说的是马在晚上的时候需要加顿“宵夜”补充营养,才越来越肥壮。所以在农村还有一种说法,“买不起的骡子,喂不起的马”,正是因为马不吃夜草不肥,许多农户是不愿意饲养马的,而驴就没有那么矫情,“直肠子驴”既好饲养又能干活,在农村是很受欢迎的。在很早以前,乐陵一带的农户就发现,“驴不吃枣子不壮”,老一代的农村人,特别是饲养过牲畜的老人都知道,驴是一种食草型单胃动物,它不像牛或者羊一样进行反刍,驴一般吃稻谷秸秆、芦苇、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再配合精饲料等食物。在以前所谓的精饲料就是玉米和豆类等,试想,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那个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哪有玉米和豆类去喂牲畜啊。聪明的乐陵人就发现,驴子特别爱吃枣,尤其是风雨过后枣树上被吹落在地上的“风落枣”,于是乐陵人就把“风落枣”收集起来,晒干,留给驴吃。乐陵的枣树被称为“铁杆庄稼”,就是因为乐陵小枣营养丰富。乐陵一带的人用被风吹落在地上的“风落枣”喂养驴子在资料上难以查证,但是这种饲养方式,在很多饲养过驴子的农民那里则是口口相传的。其他出产优良驴品种的地区是否用枣来饲养驴暂无从考证,但是个人认为,优良品种的驴和枣的主产区高度的重合也绝不是偶然的。这不得不说德州驴与乐陵小枣有很大关系了。
五
德州驴也称渤海黑驴,分布在以乐陵、庆云为中心,扩延至周边宁津、德城,滨州市的无棣、惠民一带,这一带也正是金丝枣的主产区。金丝枣又称乐陵金丝小枣,其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从地域和时间节点上来看竟然和驴在我国的繁衍发展颇多巧合。据化验分析:金丝小枣含糖量高达70%一80%,每百克干枣可产生热量308千卡;干枣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苹果的5至10倍;维生素C的含量相当于苹果的100倍,被称为“活维生素丸”。此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果肉、果核、树皮都是中医常用药。张仲景在《伤寒论》113例经方中,就有63例用了枣。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清代的乐陵即被誉为“斗地打石粮、一年顶三秋”的风水宝地。正是乐陵这片有着上万亩千年枣林的风水宝地,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和长寿之乡,也让一度不起眼的“小毛驴”在形态体能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六
驴是农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农民短途运输、驮货、耕田、磨米面的好帮手。以前,农民多靠养驴农耕、驮运、乘骑代步,驴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人把牲畜喂养好了,牲畜就会为人多干活多拉套,这是很自然的规律和良性循环,所以农民都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驴喂养好,也会选择那些更吃苦耐劳、体质结实、易于饲养、繁殖力强的品种进行繁育。在乐陵,这里是辽阔的平原,没有丘陵山地,人们直来直去的性格也让素有“直肠子”之称的驴子得到了很快适应。在这里个头越大跑得越快、越能驮运货物,越招农民喜欢。这里四季分明、水草丰裕,而且还有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的金丝枣可以当零食吃,因此驴子在这里长得膘肥体壮、毛色发亮,不仅能干活,而且还为人类的美食贡献了驴肉和驴皮,造福了众生。
虽然驴来到德州约一千多年的时间,但是驴和千年枣林金丝枣的邂逅却演绎出一个物种产生的神话——用最好的枣喂养繁育出了最为优良的品种,高头大个的德州驴应运而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