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黄河故道微电影大赛、第二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节、全国作家“走进遗产地感受夏津美”主题笔会、名家摄影邀请赛……
今年以来,夏津县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宗旨,在去年“十百联”精品工程的基础上,围绕今年的椹果生态文化节,组织了30多项活动,为群众奉献了一场场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可以说是演出一场接一场,活动一个接一个,高潮迭起、连绵不断。
8月2日,省文化厅传来消息,根据《第二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实施方案》,省文化厅组织开展山东省文化消费示范县(市、区)创建评选工作。经过单位申报、专家评审、集体讨论,夏津县等10个县(市、区)获得山东省文化消费示范县(市、区)创建资格,为全市唯一。
近年来,夏津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夏津、绿色发展”理念,依托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已初步具备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县创建条件,全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有文化企业167家,从业人数3315人。截至2017年9月,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文化产业总产值35.71亿元,利润2.79亿元,税收0.82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内可凝聚力量,外可塑造形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聚起建设多彩、文明、富康新夏津的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夏津县委书记才玉璞说。
依托桑椹产业振兴乡村文化
6月9日,第二届夏津椹果诗歌(散文)节成功举办,邀请到了当代著名作家、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舒婷,当代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桑恒昌等名家担任诗歌散文评选委员会评委并为获奖者现场颁奖。
与上届不同的是,今年4月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诗意表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推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县面向全球征集文艺作品。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及加拿大、日本等地华人诗人、作家作品1890余件,应征作品围绕“世界遗产地、生态新夏津”主题,热情讴歌了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自然、人文、历史、精神面貌。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依托桑椹产业,不断完善发展文化软实力,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举办天津“名流茶馆”曲艺专场,邀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李连伟等前来献艺。中国评剧院、湖北黄梅戏剧院、山东爱乐团也相继来到夏津进行专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开展“冀鲁党报社长、总编、摄影名家夏津行”活动,邀请齐鲁晚报、衡水日报、济南日报、淄博日报、泰安日报、聊城日报等摄影名家30余名,拍摄摄影作品300余幅(组),推出16个整版报道。同时,还在欧华时报、香港电视台、大公报等媒体上报道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等内容。
“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日诵读、文化讲堂等一个个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活动在全县如火如荼地开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成为推动夏津县‘民风向善’的动力。同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会盟文化等独具夏津特色的文化资源,借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古桑资源,加入现代元素,融合‘文化+旅游’,夏津旅游、休闲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前景光明。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民表示。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
“对我来说,幸福就是去现场听一场戏。 ”56岁的夏津市民刘桂琴说。
家住夏津城区的刘桂琴是位“资深”戏迷。过去都是刘桂琴自己在家看电视学着哼唱,一年到头难得能现场看到一场高水平的戏曲表演,让名家现场指导一番更是奢望,然而这个愿望却在去年实现了。这缘于省京剧院京剧传承基地落户夏津。
省京剧院京剧传承基地位于市民中心三楼的县文化馆,刘桂琴和老伴是这里的常客.这处建筑面积4093平方米,能同时接纳活动群众500余人,设有群众文化活动室、舞蹈排练室、非遗展厅、书画创作室、多功能室等。“有了平台,省京剧院的名师还时不时的来指导我们,真是幸福! ”刘桂琴说。
“百姓点单,政府配送”,夏津建设公共文化供需对接平台,项目送上门,服务更精准。邀请国家、省级以上专业院团来夏津演出30余场,开展送文化下乡5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活动7000场。省青年干部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实训、京剧院京剧传承基地落户夏津,免费培训声乐、剪纸、瑜伽、京剧、器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十几批专业学员近2600余人次。组织举办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动,扶持庄户剧团14支,辅导提升基层文艺人才1000余人。
除此之外,还组织了全县广场舞比赛、暑期消费季惠民文化演出、庄户剧团巡演,让群众文化活动四季不断、月月出新,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椹果为媒文化搭台
“翻椹叶(哎)攀椹枝,椹子落了满一地……”地处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腹地的苏留庄镇后屯村,70多岁的村民张显祯哼着自己整理出来的民歌,在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园子转一转,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在他的印象里,儿时总会听到母亲哼唱一些非常好听的歌谣,歌词大多反应农民耕种与日常生活,或者是当地婚娶风俗。“这些歌再不搜集就失传了。 ”张显祯说。
所以,5年前他开始骑着电动车到附近的村庄转悠,四处打听村中老人住处。因为只有他们的记忆里还会存留一些最“纯正”的民歌。
在张显帧看来,留住这些民歌,便让这片千年古桑群有了“诗意的栖居”。
日前,立足夏津古老的不可复制的古桑资源,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已投入运营。这仅是夏津培育生态文化的一例缩影。
围绕“椹果为媒、文化搭台”主题,夏津相继举办了第十届椹果生态文化节,开展了“百家媒体联访”“百名诗人联颂”“百名艺术家联创”等系列精品宣传工程,组织活动150余场次。
地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腹地的苏留庄镇西闫庙村获得国家住建部、环保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表彰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第五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100个“千年古县”等荣誉称号相继花落夏津。大型电视连续剧《梨花朵朵开》在夏津完成拍摄,即将在央视和有关卫视播出。
记者 屈大鹏 通讯员 邓美平 刘明晓 摄影 田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