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邓吉收:读《永恒的丰碑》有感


读《永恒的丰碑》有感

□邓吉收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临邑县恒源街道的修志工作。这项工作,千头万绪,查找、翻阅有关历史资料是重中之重。就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读到2011年由德州市编纂的《永恒的丰碑》一书,对我触动很大,我的思想又一次经受了洗礼。

该书16开本,近1500页,分上下两卷,它记录了德州市全部革命功臣的英名,并附有珍贵图片和有功之臣的免冠彩照,可谓鸿篇巨制、气势磅礴。除“重要战事”部分是整合了整个德州市的之外,其余内容均按县市编排,每个县市分别由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3部分组成。每个时期又分3个板块:革命烈士录、已故革命功臣录和英雄风采。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仅从书本上和影视剧中知道,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辈在战场上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代价。可当我翻开《永恒的丰碑》,从临邑籍的“英名录”里,找到恒源街道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的名字时,才突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

在“重要战事”部分里,就有发生在恒源街道的“刘波海突围战”。那是1940年3月18日,杜步舟率八路军“挺纵”六支队三营,徐尚武率临邑县大队300余人,进驻临邑二区刘波海村,被商河、济阳、临邑3县的千余日伪军包围。激战一天,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击毁敌汽车两辆,然后,趁着夜间,杜步舟和徐尚武率部冲出包围。

众所周知,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打得最为艰难的时候,而我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面对军事强大的敌人,无所畏惧,斗志昂扬,英勇善战,在给予敌人重创之后胜利突围。足见我中华儿女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仅“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烈士录”里,全县牺牲的有名字的烈士就数以千计,并附有每个人的籍贯、出生、入伍、牺牲时间以及地点的简介。最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是,有的牺牲时还不足18周岁。

恒源街道齐家村的齐妮子,1923年生,1939年入伍,当年8月在德平战斗中牺牲,年仅16岁。

恒源街道曹家村的李向春,1922年生,1937年入伍,1939年在范县战斗中牺牲,年仅17岁。

······

这些花季少年,放在今天,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呢。可是在那倭寇犯我中华,面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只有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不惜一切代价奋起抵抗,直到赶出倭寇、取得彻底胜利。正是他们那时的不惜花季凋零,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满园鲜花怒放!

在“已故革命功臣录”里,我理解了什么叫久经沙场,屡建奇功。小刘家村的刘怀友,1924年生,1942年入伍,曾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福建、上海战役,并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我们可以想象,在那炮火连天,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他是怎样凭借着机智、勇敢和顽强毅力,出生入死、奋勇杀敌并屡战屡胜的。像他这样的大功臣还有很多。

当我翻到“英雄风采录”时,眼前豁然一亮,心情略显轻松,因为终于看到了这些曾为民族解放而舍生忘死的英雄形象——那一张张免冠彩照上的他们,尽管都已是耄耋之年,但看上去,在新中国政府的亲切关怀和亲人的精心照照料下,他们个个精神矍铄,神态安详。你若再仔细端详,就会发现,他们中有的头颅一侧竟凹下一部分,左右不再对称;有的一只眼睛明显凹陷进去,目光不再有神;有的嘴唇明显歪斜,五官不再端正;还有的两眼微闭……不用猜,这一定是他们在那硝烟弥漫战场上留下的“纪念”。

至于他们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虽然从照片里看不到,但可以断定,那一定是不同程度的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累累伤痕!

我一边翻阅、一边端详着一位位老前辈——打江山的功臣们的威容,仰慕之余谨向他们默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福他们,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幸福新中国里颐养天年。

同时,借清明节到来之际,也告慰那些为国捐躯英烈们的在天之灵——你们的英名早已载入祖国的史册,也编入了地方史志,家乡人们将永远铭记心间。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县人。1963年4月生,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有论文在省、市获奖,偶有散文或在“学习强国”发表,或见诸省、市报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