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森“航天马铃薯”收获啦!

5月25日,位于乐陵市黄夹镇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育种温室内,研究人员和十几位工人正忙碌着收获微型薯。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病毒检测实验室主任孙莎莎介绍,这些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外形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微型薯,实际上却大有来头。“这些微型薯,就是去年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的实生籽,经过催芽、育苗、移栽,结出的果实,是开展下一步育种的选育材料。”

去年,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启航天育种新征程。经专家评审、遴选,该中心在自有的2800多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中,优选了特用型、高产型、耐盐碱型等20个优良组合的2万粒马铃薯实生籽,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在中国空间站驻留了6个月后,顺利返回地球,“扎根”到了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乐陵基地。今年3月初,首批上万株“天选之种”的实生苗被移栽到育种温室内。

“收获的微型薯,会分别编号放入储存袋在恒温库中冷藏,明年的4月底,这批微型薯将被种植到内蒙古的育种大田里。”孙莎莎说,大田里的种薯收获后,研究人员会逐一观察筛选,选择其中性状表现良好的进行进一步繁育,再经过2至3年的连续选育,才有望培育出马铃薯新品种。”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胥爱珍 王志伟 通讯员|贾鹏 崔昕
编辑|胥爱珍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