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德州:聚焦四个“坚定不移”,绘就“三农”发展新画卷

11月15日,我市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清树,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党总支书记、支队长王运智,市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科科长谢坤,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生叶出席,介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不懈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加力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抓实抓牢“双镇百村”和示范片区建设,持续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坚定不移深化“吨半粮”创建。2021年9月,德州在全国率先整建制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努力为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蹚路子、作示范。2023年,建成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今年,全市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小麦亩单产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8万亩,超出省定任务3万亩。经省级专家对粮食产量实测,130万亩地块达到“吨半粮”水平,平均亩产1579.6公斤。

二、坚定不移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构建高质量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构建一条食品加工产业链,建好“一区多园”平台载体,培育一类食品产业主体,打造一个“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用好一个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食品名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培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66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1100亿元,2个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小麦、玉米、大豆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按照“一区多园”战略部署,市级层面谋划建设了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各县市区都规划了县级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产业项目陆续落地。企业梯次培育成效显著,全市新增(新纳统)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42家,总数达304家。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8.5%以上,“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131家,构建起“1+12+N”品牌发展格局。

三、坚定不移推进“双镇百村”和示范片区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抓村连片、示范带动,全区域全要素统筹抓好“双镇百村”和示范片区建设,聚焦聚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要素畅通等重点工作,不断强化区域内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双镇”共新建产业园区21个,实施项目512个,120个中心村新建续建项目470个。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13个、市级和美乡村226个;成功打造40个市级以上示范片区、24个县级示范片区,涉及65个乡镇、653个村庄,惠及人口15.2万人。

四、坚定不移推进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时申请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产权流转累计交易1.55万宗、金额26.12亿元。规范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做好家庭农场“一码通”服务工作,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发展农民合作社1.43万家、家庭农场1.17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883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按照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的要求,严守农村宅基地政策底线红线,不断提升宅基地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让农民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今年全市审批宅基地1435宗、509亩。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目标,扎实抓好粮食安全、食品名市、城乡融合、农村改革等乡村振兴领域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市委十六届七次全会各项任务部署落地见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三农”新篇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王子梁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