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树三色绘金秋
□贾敬德
在我居住的高层楼上,俯瞰楼后的公园,整片树林沉浸在墨绿的帷幕中,唯有那几株栾树,像被秋风点燃的火炬,一片赤红。它的蒴果由三片薄膜合抱成盏,形如宫灯,从青涩的绿渐变为橙红色,成熟后最终转为棕褐色,仿佛将夏日的余烬都凝在了枝头。绿叶为底,黄花已凋,只剩这些“小灯笼”高悬枝头,在灰绿的天色中跳动,宛如被定格的火焰。

十月的栾树,正以枝叶为笔,绘就金秋的浓墨重彩。初秋时节,细碎的黄花簇拥成团,微风拂过时簌簌飘落,宛如一场“黄金雨”洒向人间;花谢之后,枝头渐次结出蒴果,从粉红转为橙红,形似灯笼悬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风过时,蒴果摇曳如小灯笼,为这幅秋日画卷添上了最后一笔嫣红。
栾树原产于中国北部及中部,现分布于朝鲜、日本、斐济群岛及中国大部分地区。作为无患子科栾属落叶乔木,它以显著的季相变化和极高的观赏价值著称。栾树高可达20米,树冠整齐;春季嫩叶红艳,夏季满树黄花绽放,秋季枝头挂满红色蒴果,形似灯笼或铜钱。古人称栾树为“栾华”“金铃子”,明代学者王象晋于天启元年(1621年)编撰的植物学巨著《二如亭群芳谱》中,便有“叶细如槐,花黄如雨,实红如灯”的描述。当代作家冷莹则形容深秋的栾树:“于一片苍凉暗淡里,举着它腾腾的火把,像帷幕已渐合的舞台上依然认真站好的角色”,生动勾勒出深秋时节栾树果荚如火焰点燃天空的绚烂景致。而今,这般美丽绚烂的秋日意象,在德州的公园里悄然成真。
栾树很奇特,也极具个性。它春季发芽较晚,通常在三月至四月开始长叶,新生叶片呈嫩红色。不同于其他花木以鲜花争春,栾树以红叶装扮春天;进入夏季,叶片便转为深绿色。它遵循“先长叶后开花”的生长规律,到了花期,树梢会绽放细碎的小黄花,恰似扎着辫子的小姑娘般灵动。随着花量渐增,花朵簇拥成玲珑的花团,在风中摇曳,摇摇欲坠,这般靓丽的景致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让栾树成为城市秋景的热门打卡点。
栾树最独特的特性便是花果同期——黄花与蒴果会在同一棵树上交替出现。它的花期通常为七月至九月,果期为八月至十月,两者时间部分重叠,形成“黄花配红果”的鲜明视觉效果。也正因这“花果同辉”的特点,花果期重叠时,树上可见绿叶、黄花与彩色果实并存的三色景象,且果实颜色不会影响花色本身。秋季的九十月是栾树的最佳观赏期,此时绿叶尚未完全脱落,与黄花、红果交织,构成最美的“绿叶、黄花、红果”三色景观。需要注意的是,栾树红色的部分是果实而非花朵:其果实为蒴果,呈三棱状,成熟时从绿色转为红褐色。近处观察,这些果实犹如小巧的灯笼;远远望去,却是嫣红一片中点缀着碎金般的黄花。秋风拂过,果实相互碰撞,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偶尔掉落几颗,为地面铺就一地秋色。栾树也因此被誉为“秋日调色盘”,足见其色彩变化之丰富。难怪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在规划栽种景观树时,会将栾树列为城市绿化的首选。
在德州的城市绿化中,栾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城市生态的亮眼名片。据资料显示,仅德州中心城区就有约5000株栾树,它们分别在德城公园,以及德州天衢新区的东风路、天衢路、大学路等主干道“安营扎寨”,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发红叶似胭脂,夏绽黄花如金雨,秋结蒴果若灯笼,栾树也因此被称作“行道树中的变色龙”,格外引人注目。正如诗句所云:“莫怨中秋花事少,秋在枝头栾树‘花’。”
栾树的花语是“绚烂一生”,它却从不与春日花木争艳。它的蒴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鲜艳夺目,令人陶醉,以最决绝的姿态对抗秋日的萧索。那些被风雨打落的花瓣,最终化作泥土里的鎏金诗行;而枝头的灯笼果,则像一盏盏不灭的灯,照亮冬季来临的序幕。原来,生命的美从不在于占据哪个季节,而在于如何像栾树这般,拼尽全力燃烧自己,绽放属于自己的绚烂。
作者简介:贾敬德,大学本科,山东华宇工学院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