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王凤庭:那年的一次逃学经历

那年的一次逃学经历

□王凤庭

11岁那年,我在邻村读小学五年级。40多年过去了,至今唯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与老师的一次“游击战”。

记得那是一天上午,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同学们激情饱满地高唱着歌曲《沙石峪 山连山》,在“革命歌声震长空”的尾音拖腔里,校长带两个陌生人进了教室。接着班主任王老师宣布:“都别动啊,下面开始打防疫针。防治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对大家有好处!”

天哪,我从小最怕打针。小时候体质弱,得过百日咳、气管炎、结核等,几乎天天挨扎。为逃避打针时的痛苦,那时天天被父亲追着满街跑。

“赤脚医生”注射器的针头是头号的,比父亲扎我的针头更长更大。尤其刚被扎过的同学,一个个龇牙咧嘴的样子,更深深强化着我的“打针恐惧症”。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报告老师,我上厕所!”

只见王老师皱了皱眉头。还没等他答应,我就像一只敏捷的猴子,“蹭”地一下窜出了教室。接着毫不犹豫地朝学校大门口跑去。老师识破了我的动机,在后面紧追不舍。

校园外的天,是明朗的天。一时感觉自己成了自由的小鸟。凭过去偷瓜摸枣、下河上树的基础,穿大街,过小巷,我撒丫子在村子里狂奔起来。利用角角落落,机智灵活地和老师打起了“游击”。很快老师那气喘吁吁的样子,就被我矫健的身子甩得远远的了,直至他的身影在视线中彻底消失。

转来转去,我来到了村供销社。瞅着柜台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优哉游哉,漫无目的地闲逛。问:你买啥?答:参观参观。沉浸于“劫后余生”的窃喜里,同时又为老师行事的呆板可笑。全班数十名学生,仅我一人不打防疫针,这有什么呢?何必这么你追我赶的?

这时发现,售货员看着门口,那胖胖的脸,也笑容可掬开成了一朵花。

坏了!王老师“从天而降”,突然站在了门口。

他气喘吁吁,左手使劲捂着自己的肚子,右手食指冲我不停地点了又点。“你、你、你还能往哪儿跑!”

随后,冲我喝道:“回去,打针去!”

回学校路上,我低头一声不吭。身后的老师嘴里不知说着什么,像一阵风吹过我面颊。

总之,我这次行动算大功告成。被老师“押”回学校后,扎预防针的“赤脚医生”早走了。最令人高兴的是,王老师对我的处理是:深刻反省,认识错误,写了份书面检查在班上“朗读”,算是具结了事。记得当时我还拽了不少词儿,王老师听着听着,竟露出一丝笑容来。

流走的是时光,留下的是感情。几十年过去了,尽管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但师恩难忘。老师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学生的那份关爱呵护,却一直长存心中,成为心灵的慰藉,永远的梦境。

“不知道何时鬓角已染霜,不知道何时容颜已沧桑,忽然怀念那些逞强和懵懂无知的年少轻狂,一瞬间发现人生太短暂,一瞬间发现路不再漫长,还没腾出双手拥抱自己,时光竟已走得这么匆忙……”

现在我好想告诉老师,假如时光倒流,一定要做他最好的学生!

作者简介:王凤庭,原名王凤亭。陵城区人,60后,农民。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定居北京。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