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一)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李葆国

夏津黄河故道

为母八百年桑葚感怀

虬干如娘抱,牵枝有暖流。

沙涵珠粒紫,海蕴淡香幽。

踮足叶间意,投怀故里愁。

奉慈尝几颗,一润到心头。

老宅

初二回乡,小抚老宅,见枣影婆娑,尘网无声,好不感慨。

羁路珮鸣远,池塘照影清。

诗书传铎韵,榆枣乐秋声。

摇曳老柯意,呢喃归燕情。

乡醪饮未尽,芦笛又催征。


春访京东湿地

残冰点芦梦,归鸟戏春渊。

轻析柳林晕,淡扶农舍烟。

微云地不湿,细雨树皆偏。

最爱疏篱畔,桃枝红半边。


过扬州谒史公祠

秋到梅花岭,疏枝抱石空。

花迟无弱骨,寒重有孤忠。

一束英雄气,几番烟雨浓。

风抟劫后血,点点广陵红。


德夯苗寨

织机留岁月,舂水诉艰辛。

岩仔刀尖路,德夯坪上春。

鼓圆回韵古,犁短拓香醇。

坐看群峰秀,苗衣染未匀。


洣江寻百梅诗

为寻驴背句,几度到梅边。

诗漾斑斓韵,情追鹦鹉船。

石山几更递,文脉自缠绵。

细雨江村里,秋风忆旧年。

壶口瀑布

久春补天梦,来疏浩荡情。

尽砰未了势,贯作不平鸣。

一醉熔今古,半壶量浊清。

千秋丈夫气,每在此间萌。


乌拉草堂

何必思名榭,能吟风自清。

荷从水中秀,蒲在岸边生。

有酒月同赏,无琴蛙共鸣。

草堂堪煮韵,四季好闻莺。


咏渌江夜话

晚清大儒陶澍返里,因一联结缘渌江书院,同左宗棠彻夜长谈,遂成忘年交。

波动樟风远,鹤鸣文宿还。

舟停巡院古,夜静会书贤。

解对能生慕,知音自忘年。

忠臣信有种,传语月轮偏。


朝绵山大罗宫

何处散疏钟,危楼知几重。

天街缘古栈,绝壁挂云松。

浴目千寻远,分身一步穷。

层岚跌宕里,人出世尘中。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