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台收割机共同作业,一天能收400余亩水稻
“盐碱地上能种出这么好的水稻,真让村民大开眼界。听说科技种田还能让地越来越肥,大家都期盼着那一天。” 10月14日,庆云县徐园子乡柴家村党支部书记魏德智说。他身边,颗粒饱满的稻穗迎风摆动,掀起稻浪滚滚。不远处的田埂上,泛出些许白花花。
机手驾驶着收割机,你追我赶地在千亩稻田里驰骋
俯瞰收割现场
收割、装运,稻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由于海水侵袭等因素,徐园子乡广布盐碱地,粮食产量不高。遇上好年景,刨去成本,一亩地一年有八九百元的收入。盐碱地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潜力巨大的后备资源,意识到这一点,今年5月,徐园子乡引入庆裕集团和中天水土治理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现代高新农业产业园项目,深入开展盐碱地改良利用。
水稻大获丰收,农技员喜笑颜开
金黄的稻穗迎风摆动
机手在全国各地收割水稻,称盐碱地里长出水稻还是第一次见
收割后的稻米直接装车运走
该乡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将4500亩盐碱地进行流转,此前的部分沟渠、田间生产路、坑塘被填埋平整后,地下1米左右铺设起排灌管网,目前已实施土地3000亩。农田采用暗管排灌新技术,通过传感、远程精准分析控制、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节水灌溉和调节土壤盐碱成分。凭借这一技术,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如今变成大面积绿油油的稻田,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改良、当年种植、当年收获,水稻亩产超750公斤。更重要的是,通过土地综合改良,耕地质量将提升0.5至1个等级。
堆成山的稻米等待着被货车运往加工厂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郭庆萍 通讯员|马俊良 尹瑞楠
编辑|耿琳 杨戈
审核|王志伟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