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德州“吨半粮”:高产“粮策”彰显“走在前”的责任与担当


胥爱珍

大国粮仓正装进越来越多的优质“德州粮”!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德州这个鲁西北的传统农业大市,以“打造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的新实践,坚定扛牢了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而德州市,早在2009年就已经实现了“亩产过吨”,是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2021年秋季,德州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128万亩的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核心区。今年,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

“德州粮”单产步步高,这背后,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落地生根,有向科技要成果的探索实践,更有以担当抓高产、以实干稳粮仓的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山东人勇于争先、敢挑大梁的新示范。

从古至今,山东一直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孕育了齐鲁大地独特的精神标识,淬炼了山东人顶天立地的精神品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山东人顾全大局、奉献担当,用臂膀扛起家国建设的历史使命。激情燃烧的战争年代、火热的改革发展时期,都有山东人冲在前、敢争先的身影。在46个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孔繁森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都孕育、诞生于这片热土。

山东人总能在关键时刻冲在前的底气和魄力,来自骨子里流淌的儒家文化的家国情怀,更来自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力量。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山东一直是全国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德州是黄淮海地区粮食主产区之一,自古被称为“天下粮仓”。上世纪80年代,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在德州启动,就拉开了渤海粮仓建设的序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上下坚定扛牢大省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各级党委和政府倾力共抓“米袋子”,走出一条稳产高产优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粮食总产已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筑牢了粮食安全“压舱石”。德州的粮食产能提升,也得到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2022年,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吨半粮”。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光荣使命。在这一使命的指引下,齐鲁大地激情澎湃,处处激荡着敢闯新路、勇挑大梁的热潮。

粮食产能突破仍有潜力,山东从未自满止步,端牢中国饭碗,“山东粮”是主力军,“德州粮”必不可少。当前,山东正继续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打造沿黄“齐鲁粮仓”,站在“吨半粮”的新起点上,已经超前“起跑”的德州沃土,定能长出更多优质的“德州粮”。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