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楼村中草药育苗大棚
△中草药喜获丰收
如何提高土地效益?如何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
今年以来,陵城区郑家寨镇聚力突破、合力攻坚,持续推进农用地、“飞地”、闲散废弃地“三类地”的开发利用,让土地“黄金资源”发挥“黄金效益”,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小田”变大田向规模化经营要效益
“家里10亩地都包出去了,1亩1200元,一年收租金1.2万元;我在附近企业打零工,1年也赚近万元,离家近,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12月5日,细数今年的收入,三肖村村民闫忠琴一脸喜悦。“受益土地流转,今年我们村集体有了6.4万元分红,给大伙儿办实事有底气了。 ”三肖村党支部书记李书玉介绍,全村共有16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企业,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比农户单打独斗、小块种植利润高,村民有保底租金、能优先到企业打工,村集体还拿分红,一举多得。
郑家寨镇是传统农业乡镇,人口4.3万,11万亩耕地。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种田的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一家一户的耕种模式效率低、收益少,土地利用质效差。
为破解这一难题,郑家寨镇立足农业优势,瞄准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土地流转,盘活村民的零散耕地,小田并大田,让土地连片又好种。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实地参观、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村里交流座谈等方式,为土地“做媒”,成功牵手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截至目前,已有14个村流转土地6000余亩,种植优质小麦、玉米,走出了一条“农户保底租金+务工收入+村集体分红+企业发展”的强村增收路子。“土地规模化经营,统一种植标准、农资供应、管理流程、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郑家寨镇副镇长夏时强介绍。
“特”字上发力因地制宜兴产业增收益
12月2日,天渐渐破晓,在郑家寨镇白家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几辆中草药收获机轰鸣着划开清晨的薄雾,红彤彤的丹参破土而出,被工人们捡拾到麻袋中,再通过一辆辆拖拉机运往附近的“郑好”共富工坊。经过工人的挑拣,根须与茎秆分离,去除有瑕疵的部分,再进行烘干、包装。
最近,郑家寨镇815亩药材陆续收获,其中黄芩515亩、丹参300亩。“今年我们首次试种药材,产量和品质都很好。 ”据基地负责人窦明介绍,随着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丹参、黄芩等中草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价格也稳步上升,“丹参1亩地产100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5元算,卖到5000元,黄芩每亩产量600公斤,每公斤10元,能卖到6000元,总体算下来,今年中草药收入在450万元左右。 ”
中草药产业的发展也增添了就业岗位。“1天工资100元,中午管饭,离家挺近,活儿不累,是个挺好的工作。 ”正在田间忙碌的小单村村民于富祥很满足。
那边收获正当时,这边育苗正盎然。在刘楼村4座育苗大棚里,葱郁的丹参苗顶着紫色的小花,蜜蜂在花间忙碌着。大棚负责人吴世星介绍,这些丹参苗即将栽种到基地的大田里,1亩苗能栽种10亩地,下茬育苗订单销往外地,“4个大棚占地5亩,育苗比原来种菜每年能增收15万元,最重要的是采用订单方式,种植风险大大降低了。 ”
据郑家寨镇党委副书记任晓敏介绍,镇里不断调整种植结构,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订单合作方式,发展特色种植,目前,黄芩、丹参等中草药已形成育苗、种植、分拣、加工、包装一体化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建成1处种植基地、4座中草药育苗大棚、1个中草药初加工共富工坊,带动200余名群众“链上”增收。
整合资源盘活沉睡土地激活力
虽是寒冬时节,但郑家寨镇后秦窑厂光伏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火热景象,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光伏板,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有序,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据介绍,这是郑家寨镇利用170亩闲置坑塘水面引进的新能源项目,由德州市领航新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兴建,预计明年1月份竣工投用,届时年发电量达650万千瓦时。
一方面,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对土地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凸显。如何把城镇的资金、技术等要素引入农村?又如何利用农村的资源,尤其是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发挥作用?在郑家寨镇党委书记贾延平看来,只有使有限的土地要素流动起来,让“闲”资源变成“活”资产,才能更好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郑家寨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严格落实首席政府服务官、科级干部包企业等服务制度,盘活乡镇闲置资源资产,通过精细摸排梳理、精准招商引资、精心策划项目,使乡村沉睡资源焕发新生机。今年以来,郑家寨镇共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00亩、170亩水面的坑塘。其中,盘活镇工业园闲置厂房1处,新建占地55亩的顺景产业园,目前入驻一家塑编企业,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盘活供销社闲置土地45亩,引进一个电梯产业园项目,目前一期5个仓库已建成投用,办公楼主体正在建设,二期计划明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