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429个村集体收入全部“10万+”!临邑县拨响乡村振兴“金算盘”

7月6日,我市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临邑县专场。临邑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夏祥生,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卫华,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临邑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红梅,临邑县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丙娟,临邑县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王凯,临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胡发军,临邑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程斌出席发布会,介绍临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临邑县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基本情况

临邑县辖8镇1乡3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016平方公里,人口54.5万,耕地100.5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先后引进了中建材、青岛浩丰、宁波天邦汉世伟、广州天地食品、上海双盈食品、和康源集团等央企名企,凯盛浩丰、德州壹号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15家,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市级3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5个。2022年全县42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超20万元的达到53.15%,超50万元的达到20.05%。

工作成效

一是科学定位建立良好发展格局。以乡村振兴统揽全县“三农”工作,五个振兴各专班充分结合,在落实《临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目标任务基础上,2023年进一步确立“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布局,设立临北、临南新区,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了活力。

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景

二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作为首要任务,坚守基本农田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吨半粮”核心区高产创建地块小麦、玉米亩产实测达1870.4公斤,刷新德州市粮食单产最高纪录。引进薛记食品、新食洲食品等企业,打造起上下游紧密衔接、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集群。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49家,营业收入89.86亿元,同比增长14.5%。先后有2个镇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2个镇、17个村入选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

临邑县理合务镇林寨联村加快皇尊蜜梨产业发展

三是招才引智增强发展活力。印发《返乡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支持“五类人员”返乡创业。科技特派员涵盖12个乡镇(街道),队伍达到50人以上。加大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2020年以来招募支医42人、支教30人。培训高素质农民1434人,16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评审,115人通过初级评审。

临邑县临盘街道街景

四是环境整治打造宜居生态。2020年以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成立惠众环卫集团覆盖城乡环卫。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加强,393个村庄已完成并通过验收。12个乡镇(街道)都建立改厕管护服务站。新建“四好农村路”187.3公里,造林21210亩。村庄清洁集中行动持续推进,2022年全市统一部署“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域整治”行动,新增各类美丽乡村18个。

临邑县“黄河大集”书画惠民活动走进前杨村

五是党建引领实现乡村善治。以强村带动、村企联建、聚居融合、产业融合、中心村集聚五条路径,全县组建84个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县镇村三级联动,建成覆盖全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全县评选“星级文明家庭”2.6万户,县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95%以上。

临邑理合务镇扶贫助农电商平台直播

六是政策延续巩固脱贫成果。继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出台《临邑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延续相关帮扶政策。强化扶贫产业项目监管,确保项目长期稳定收益。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按照《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责任。充分发挥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重点项目挂图作战,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是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培育工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立健全整建制吨半粮创建指挥体系,严格规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面建立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形成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新格局。通过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全力培育乡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村道路、危房改造与教育卫生、养老托幼等加大投入水平,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提高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四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答记者问

请问临邑县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绩,今后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卫华:近年来,临邑县着力推进蔬菜产业基地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品种特色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以日光温室大棚、拱圆棚建设为重点的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蔬菜种植基地规模稳步增长。全县形成城南以临南镇、兴隆镇、临盘街道,城北以理合务镇、宿安乡为中心的两大设施蔬菜种植基地,拥有西红柿、西葫芦两个主导种植品种,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拱圆棚为辅的多元化种植模式,蔬菜种植效益稳步提升。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10.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近5万亩,日光温室大棚1万多个、拱圆棚3000多个,全县蔬菜年产量约44万吨、总产值近1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年产量达32万吨、产值近11亿元。  

高标准蔬菜园区建设不断增加。以临南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宿安乡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为引领,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及重点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沟通对接,为园区建设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将园区建设成为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基地,推动全县设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县建设完成了临南镇振兴现代示范园、佰福康智慧农业产业园、宿安乡兴达蔬菜示范基地、芦笋种植基地等10多个高标准蔬菜示范园区,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制定和落实蔬菜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大力推行产加销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强化蔬菜产品检验检测,完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蔬菜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初步建立起蔬菜生产安全质量监管体系,创建了“齐欧”牌番茄、“理合玉琦”牌西葫芦等多个蔬菜品牌,全县“三品”认证蔬菜产品达到30多个。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发展效益高、风险低的设施蔬菜,鼓励露地菜种植逐渐向设施蔬菜种植方向发展,推动临南、理合、宿安等乡镇持续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番茄、西葫芦等优质品种种植,稳步扩大设施蔬菜基地规模。二是加快老旧日光温室提档升级步伐。进一步完善蔬菜园区、基地基础设施,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自动放风、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联网等现代化生产技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加高品质蔬菜供应,提升蔬菜种植经济效益。三是不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邀请高水平专家开展专题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规程、派出技术指导队伍到各乡镇进行巡回指导,提高菜农的生产技术水平;结合省市蔬菜标准化生产规程,制定符合当地的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指导菜农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全面推行蔬菜生产档案记录制度,提升蔬菜产品产量及质量水平。

临邑县每年都会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并且此项工作也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请问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有哪些新举措和新亮点?

王红梅:临邑县自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以来,不断探索新道路,注重“五重五讲”积极推进工作开展。截至目前,临邑县农村生活治理工作涉及的818个行政村中,已完成治理393个行政村,其中采用分散治理方式的274个行政村,采用集中拉运治理方式的63个行政村,采用纳管治理方式的47个行政村,采用建站治理方式的9个行政村。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重实际,讲科学。聘请第三方专业人员与县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就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厕所改造情况;生活污水收集排放情况开展调研,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调研报告,确定了临盘街道、翟家镇、临邑镇3个试点乡镇,12个试点行政村,采用试点先行,类推适用的方法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二是重经验,讲实效。临邑县多次外派相关部门赴青岛市、临沂市学习先进治理经验,总结已经达到验收标准行政村的治理经验,对全县818个行政村逐村摸排,梳理归类,制定临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

三是重落实,讲保障。临邑县积极申请资金共计1319.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3万元,省级资金686.2万元,同时追加县级资金100万元,协调其他资金420万元,全力保障工作推进。委托第三方编制完成《临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分配方案》,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进行专门的安排部署,确定月调度、周调度制度,督促各乡镇(街道)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工程量,严把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四是重质量,讲长效。严格按照“十三五”、“十四五”验收标准,高质量完成治理任务,从管道的铺设到对接,从蓄水池的建设到防渗,每个环节都监督到位,让施工单位提交相应的施工照片或者视频,将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仅局限于完成,而讲求长久持续有效。

五是重民主,讲科技。各行政村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治理方式,集中拉运的行政村自主决定是否安装液位报警器,对蓄水池的液位实施实时监测,一旦达到一定水位就在手机APP上自动报警,提示需要拉运。切实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城乡融合发展中,促进群众收入是其中一项主要任务,这一方面临邑县是如何做的呢?

张丙娟:一是借力“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全产业链获益。临邑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积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种粮主体。截至2022年,全县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450家、家庭农场1213家,共流转土地41.06万亩,极大提高了农业经营收益。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不仅提升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也带动了粮食加工、流通等产业发展,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创造出更多的二产三产就业机会。发展循环生态农业、订单种植加工等模式,构建从田间到舌尖、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让好粮卖出好价,农民分享更多收益。《新华社山东要情动态》29期(2022年7月22日)刊发《“粮王”是怎样诞生的?——临邑创建“吨半粮”工作机制调查》,介绍了临邑县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种粮主力上的做法,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市领导给予批示肯定。

二是用活“互助公岗”,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增收。2022年以来,临邑县以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为契机,坚持合理设岗、精准开发、监管到位,开发“互助公岗”421个,帮助421个困难家庭“挣钱”增加收入,开创困难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研究制定《临邑县民政局关于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的工作任务》《临邑县民政局关于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临邑县“互助公岗”开发方案》《临邑县互助公岗公益性岗位管理暂行办法》等6个文件,明确岗位类型、岗位职责、安置对象和帮扶对象范围。摸清低收入人口底数和特困群体底数,按照自愿报名、资格审查、“四议两公开”等程序,确定上岗人员,为有劳动能力但劳动能力弱的低收入人口增权赋能、增加收入。

今年临邑县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上有什么打算?

王凯: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幸福家园”全域攻坚行动。一是完善组织联建机制。细化联合党委运行流程,做实党员联培、人才联育、活动联办、要事联商、工作联推“五联”机制。二是丰富治理联动载体。推进“五个一”联村共建工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共建一个村民议事厅、一个矛盾调解室、一个道德评议庭、一支新风公益基金、一个纪检监察站。三是培育产业联建平台。培育1家强村共富公司,发展至少2家以手工业为主的共富工坊。四是扎实推进村庄深度融合。年底前争取建制调整的村基本实现实质融合。

深化“三类地”开发利用。农用地继续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行动,年底前乡镇(街道)合作社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闲散地健全闲散地“清、管、用”常态机制,实现闲散地高效利用。飞地要推动“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力争6月底前建成投产。

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共富”集体经济倍增行动。一是落实村级集体经济五年倍增行动。2023年底,全县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5%以上,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0%以上。二是做大“为民股份”。继续推进“为民股份”模式,扩大体量,用金融手段赋能集体增收。三是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加强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的管护,确保账目清晰明了、资金使用规范、项目运行良好、收益率达标。

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牵头单位,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胡发军: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牵头部门,临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将组织专班,深入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采取农民群众“点菜”、主管部门“配菜”的办法,组织人员创作一批积极向上、脍炙人口、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作品,把“好饭好菜”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群众心坎上。

用小引擎催生大推力。灵巧借力用好小引擎,将文化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民生实事,积极打造文艺表演、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全民阅读、非遗技艺展示等活动品牌,多形式开展好戏曲、读书、摄影、剪纸、广场舞、乡土技艺等文化艺术活动,让公益展演、文化进乡村等小引擎撬动农村文化大市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文化人的强劲作用。

以小项目塑造大产业。农村文化旅游资源普遍丰富,农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下一步,要深入研讨统筹乡村文旅资源,积极发展富有乡村文化内涵、生态文化特征、旅游文化融合创意的乡村文旅项目,塑造包含系列旅游精品、交融历史文化和民俗民族、激发乡村多元新业态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把小项目培育成大产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2023年,临邑县在引进乡村人才上有哪些措施?

程斌:一是活动引才。以“高校临邑行”“临邑籍博士家乡行”等活动为平台,借力驻外招商小组和临邑籍在外人士等,主动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知名农业类企业的对接,年底全职或柔性引进德州市级领军人才及以上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团队)10人。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生活补贴和创业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年底新引进就业大学生400人。二是事业引才。加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力度,年底计划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2人。继续做好公费农科生、师范生、医学生招生工作,增加岗位需求计划,每年定向培养一批乡村农业科技、教育教学、医疗卫生人才。申报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12名、公费医学生20名。三是创业聚才。支持引导退休人员、企业技能人员、外出经商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五类人员”回乡创业,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充分调动“五类人员”回乡创业积极性,有效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全年引进“五类人员”回乡创业200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