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丨禹城:构筑“3+X”雁阵产业发展体系,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城

7月20日,我市召开“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禹城市专场。禹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周蕾,禹城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辉,禹城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士国,禹城市发改局党组副书记彭利国出席发布会,介绍禹城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禹城建市30周年、加速实施 “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禹城市立足“两个循环”,锚定“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目标,变危机为机遇,构筑“3+X”雁阵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城。

实施“三大攻坚”,积蓄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实施工业企业“育苗壮干”攻坚行动。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年底规上企业超过2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瞪羚企业等40家以上,其中国家、省级20家以上。强化大企业培植,力争打造50亿元企业2家、100亿元企业1家。

二是实施重点项目“提速增效”攻坚行动。抓“百项技改”、促“百企提升”,全年组织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确保市级12个重点技改项目年度投资16亿元以上;争取3个省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0个省技术创新项目。

三是实施优势产业“强基倍增”攻坚行动。聚焦“3+X”产业体系,全力抓好大豆创新产业园、君君10万吨奶酪、通裕7万吨压机、钛合金新材料、运达风电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医养健康产业营收突破150亿元、高端装备突破12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突破50亿元,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强县建设。

聚焦“三大环节”,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是抓好创新赋能。培育技术创新平台,支持百龙创园、保龄宝、天辰、福田、蒙天等企业创建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引进,力争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信部创新人才各1人以上。新增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与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1个以上。

二是抓好数字赋能。依托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5G基站建设,促进保龄宝数字工厂、禹王工业互联网、迈特力数字化车间等项目发展。邀请技术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打造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等3家以上,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和DCMM贯标认证企业2家以上。开展信息化专题培训,争取新增“上云”企业10家以上。积极引进、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增规上电子设备制造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3家以上。

三是抓好绿色赋能。以三大主导产业为切入点,以节能节水改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抓手,延伸拓展产业链,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争创绿色工厂2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推进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做好纺织、铸造、水泥、化工等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加快风电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实施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着力“三大提升”,筑牢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提升要素保障。根据全市“亩产效益”评价结果落实用水、用气、用电差异化价格政策,让扶持政策撬动作用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起发力,全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深入推进“红色赋能”工程,实施“一改两为”,设立“红色CGO”,用好“企业首席服务专员”“12345市民热线”“企业有话说”等平台作用,整合力量建立“红色帮办团”,持续强化政企沟通,深化制度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流程再造,用心用情助力企业发展,擦亮“禹快办”品牌。

二是提升资金保障。在争取项目资金、落实惠企福利、减税降费上持续用力,稳定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纾困基金,研究提出禹城市配套政策,切实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常态化做好中小企业账款清欠防范和化解工作,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三是提升安全保障。汲取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对全市工业企业大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持续不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王子梁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