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丨禹城:围绕“五大振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7月20日,我市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禹城市专场。禹城市副市长李壮,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刚,禹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勇,德州市生态环境局禹城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庞吉民出席发布会,介绍禹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禹城市始终将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争扛粮食安全、食品名市、城乡融合“三面旗”,抓好农、林、水“三件大事”,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获批山东省2022年度现代农业强县,入选国家沿黄小麦产业集群、沿黄大豆产业集群。禹城市着力打造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乡村振兴示范区,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聚焦产业兴旺,打造产业振兴示范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禹城通过打造四大体系,促进涉农产业“拔节”生长,鼓口袋、聚人气。

一是打造粮食安全体系。设立“书记指挥田”“市长指挥田”,在市、镇、村三级书记抓粮食安全基础上,一手抓“粮袋子”,一手抓“油瓶子”,加快打造全国“天下粮仓”示范区。深入开展“吨半粮”高产创建、节粮减损、节水灌溉、绿色生态示范区“四区联创”,核心区70%粮田实现“吨半粮”产能目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4.1万亩,全省第一。高产竞赛取得大豆亩产165.1公斤、玉米633.8 公斤的成绩,创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纪录,被评为全国“金豆王”,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精选案例》,2022年,共承办了6次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现场会,得到国家主管部委的高度认可。

二是打造产业支撑体系。培育“奶、玉米、大豆、小麦”四大链条,实施农业产业“延链强链”工程,高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200余家,形成了300亿级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其中,保龄宝、百龙、禹王、东君等一批行业龙头在禹城扎根生长、做大做强。深入推进“中国功能糖城”二次创业,新上4大类12.5万吨功能糖项目,功能糖产业由食品添加剂向药用糖、C端产品迈进,着力打造“中国功能糖谷”。鲁粮高端食品馅料、优伽倍饮品、君君乳酪、禹王素肉等项目落地投产,均为消费市场终端产品,品牌影响力大、产品附加值高。聚焦“复合种植+全产业链”,发挥禹王集团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中国大豆全产业链创新产业园,打造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新高地。

三是打造全域发展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09 处、乡镇工业园区10个,实施十大国字号产业示范区和十大乡镇产业园区“双十工程”,坚持一镇一园、一镇一品,构建“一区十园”战略布局,培育德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带动就业26.8万人。打造“禹您共享”公益性岗位品牌,开发公益性岗位 2402个,为全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是打造绿色品牌体系。不断擦亮“禹种不同”“麦谷两熟”地域品牌,深化新型经营主体改革,重点培育功能糖、北纬 37度小麦、视界牧业牛奶、禹王大豆等一批优质产品。功能糖产量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禹王集团鱼油产品占美国鱼油市场超过 50%。打造全国知名的食品名城、颐养健康城,真正让“禹城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聚焦人才先行,打造人才振兴示范区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禹城从政策、措施、保障三个方面着手,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是完善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乡村人才工作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组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各镇街、职能部门一把手每人牵头推进1个人才项目,形成工作合力。每年举办“农民丰收节”,集中表彰一批“乡村振兴之星”“返乡创业之星”“新农青年”“粮王”。推荐优秀人才申报各级人才工程,培养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1人、齐鲁乡村之星15人。对典型事迹进行重点挖掘,大力宣传推介,让乡村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受奖励、社会上有地位。

二是创新措施。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措施,助推乡村人才工作取得成效。比如,以乡村经济“衔接”四大产业,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机制,95家农业企业与150个行政村结成对子,企业技术人员在作物选种耕种等环节进行指导,帮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带动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再比如,以传统农业“嫁接”电商行业,发挥“禹种不同”品牌带动力,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建成融荷电商直播基地、易心电商产业园,成立“网红联盟”,打造48处“红色直播间”,帮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等。这些措施,产生了产才互促、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实现了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是强化保障。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大力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项目补助、100万元厂房补助、200万元“创业券”支持。大学生到镇村就业创业,每月可享受最高4000元补贴。农业企业、乡镇企业外出参加大学生招聘,可享受交通费用全额补贴。建成1.6万㎡市人才公寓,50套乡村人才公寓,实现“拎包入住”。自2015年开始,每年召开科技人才大会,累计发放资金1.8亿元,其中奖补“三农”人才超过3300万元。

聚焦乡风文明,打造文化振兴示范区

始终以文化振兴为抓手,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

一是抓文明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努力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氛围。目前,共获评1个全国文明家庭、3个全国最美家庭、1个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个省级文明家庭、5个省级道德模范、20个德州市道德模范、26个德州市文明家庭,入选“中国好人榜”3人,山东好人之星14人、德州好人之星72人。

二是抓移风易俗。积极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坚持推广红白事“五改五提倡”和移风易俗“五转五提升”,依托各类宣传手段,进行常态化、全覆盖宣传发动。成立“美德健康之家”,创建“禹人为善”美德健康品牌项目,组建560余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宣讲、读书会等多种活动形式,使文明新风吹遍各个角落,人人争做移风易俗带头人。

三是抓文化惠民。强化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500余场,投入70万元对544个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更新。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举办市级活动25场次,镇街活动106场次,村级活动3400余场次。同时,用好农村基层文化资源,争创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乡村革命旧址展示利用项目1个,12个工坊、2个项目入选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人入选德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聚焦生态宜居,打造生态振兴示范区

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禹城突出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将“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生动结合,从3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抓人居环境,打造和美村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以及《一、二、三类村综合整治标准》。将125个村纳入积分制管理,创新积分使用场景,激发农村人居环境从业者积极性。每个镇街每季度抽取4个村进行现场督导,查出问题现场整改。今年以来,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000余吨,水塘1800余口,淤泥2400余吨,沟渠1600余条,残垣断壁442处,院落变干净、村巷变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5月31日,在禹城召开了德州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暨双镇百村现场推进会。

二是抓水环境治理,打造水美乡村。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将823个村纳入治理范畴,已完成420个村,治理任务完成过半。投资5160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对涉水企事业单位和污水处理厂,采取晨查、夜查等多种方式,无死角覆盖,确保达标排放。黑臭水体治理方面,禹城市政府与各镇街签订《目标责任书》,持续排查,建立台账,强化督导,发现一处改善一处,农村水体质量显著提升。

三是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打造绿色化养殖基地。坚持以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对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形成排查台账。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新模式,降低养殖末端粪污处理成本,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聚焦治理有效,打造组织振兴示范区

禹城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以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带动全市乡村振兴事业的蹄疾步稳。

一是抓选优育强。严格落实《山东省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要求,切实增强考察工作的针对性。制定《农村党组织书记“红旗”赋能考核指导意见》,对完成工作目标的授予对应红旗,工作落实不力、突破工作底线的进行扣旗处罚,每半年排名,并作为发放农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补贴的依据。出台《禹城市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确定61名纳入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的人员,人数比例超过10%。

二是抓区域联动。打造93处区域党建联合体,深化党组织跨村联建,打造幸福家园。制定联合体规范清单,落实“十八有”标准。312名镇街干部下沉联合体办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在规范达标的基础上,分批开展示范联合体创建工作。首批筛选22处联合体进行重点提升,7月底前全部提升完成。完善融合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融合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后贯彻执行。确定22个试点村开展“三资”融合试点,已全部完成“三资”融合。

三是抓资源利用。制定《实施“1233”工程推进农村“三类地”开发利用的工作方案》、《禹城市关于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每个合作社集中经营土地不少于10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不少于5万元,明确十种增收路径,五大类13项帮扶措施。盘活利用闲散废弃地1.8万余亩,发展“庭院经济”3000余户。加速推进大豆创新“飞地”产业园建设,150亩小挂钩指标入股园区,带动30个村集体增收。面向社会广泛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72个市直部门、95家企业与150个行政村结成对子,搭建起政、村、企三方交流平台。用足用好驻村工作力量,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优先投入集体经济薄弱村,新上项目47个,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

下一步,禹城市将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和美乡村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健康有序推进“五个振兴”,全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当示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王子梁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