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朝忠:童年的芭蕉扇


童年的芭蕉扇

王朝忠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如今正是大暑节气,已入中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真是“赤日炎炎似火烧”啊!



老伴旧习难改,从超市买了几把芭蕉扇来扇风解暑,出门时随带着驱逐蚊虫……睹物生情,又勾起了我夏夜乘凉的童年往事。

我是一个农民子弟,在农村度过难忘的童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没有电,也没有电扇,更不知空调为何物。每逢夏天,人们手握一把芭蕉扇,或坐或卧,有说有笑,房前屋后檐影里,湾岸井旁树荫下,扇起时清风缕缕,手落下缕缕清风,构成炎炎夏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庄稼人亲密无间的朋友!

每年夏天来临时,父亲从恩城镇集市上买回几把淡绿色的、圆形芭蕉扇,闻起来还散发出一缕淡淡的清香。母亲找几个花花绿绿的布条,一针一线地镶嵌在圆圆的边沿上,既美观漂亮又结实耐用。成为家人须臾离不开的亲密朋友!

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只读过两年私塾。因我爷爷英年早逝,父亲很小年纪就下地劳动了。后来又遭遇天灾饥荒,携家人闯关东,受尽苦难……也是这艰难困苦、努力抗争的经历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心里有讲不完的故事。

晚饭后,天气炎热,我们一家人照例在院中乘凉。有的坐在小木凳上,有的躺在麦秸席上,一边悠悠地扇扇,一边等待着父亲讲故事。

父亲坐在马扎上摇着芭蕉扇,打开了话匣子,绘声绘色地讲起动听的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我们姐弟几人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陶醉其中。仰望天上圆月,遥看银色天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思,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飞上太空,一睹嫦娥翩翩起舞、舒展广袖的风采;更想做的是帮助牛郎织女搭筑风吹不揺、雨打不动的牢固天桥,使他们尽快团圆,永不分离!

一天晚上,我们急切地盼望着父亲再给我们讲故事。父亲突然问道:“一斤等于多少两?” 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十两啊!”“这是现在的标准,从前是十六两!”我们一脸茫然,疑惑不解:“十六两?怎么是十六两?”父亲娓娓道来:

相传古人在发明秤时,将天上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它旁边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刻在秤杆上,暗示着人们一生的福、禄、寿。秤星即天星,天星盯秤星,以此警诫人们要心存敬畏,善良诚信。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坐贾行商之人如果称东西缺斤少两就会受到惩罚。卖货时少给一两,福星给他减福;少给二两,禄星给他减禄;少给三两,寿星就给他减寿。因此,小小的一杆秤掌握着自己及家人的福禄寿乃至生死,警示世人不做昧良心的事,不发不义之财,要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要讲诚信,信用大如天啊!唉!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小小的一杆秤,原来藏有这么多秘密呀!它不但称货物轻重,还称人心呀!

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我受益匪浅。做人必须言行一致,讲信用,行诺言,一诺千金!

无数个星光闪烁的夜晚,在芭蕉扇的阵阵凉风中,在父亲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我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寒暑易节,春秋代序,时光催人老,转眼间父亲已离开我们30年了,我也年届古稀,但童年夏晚乘凉的情景依然如昨,那把圆形的芭蕉扇还似在眼前摇动着,送来缕缕清风,送来童年的美好回忆。


作者简介:王朝忠,1960年至1968年在平原二中读书。因“文革”辍学回乡,在恩城镇五里堡联中任民办教师,从教10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德州师专,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