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和亭”里能和好

在山东德州武城县郝王庄有这样一座亭子,他坐落在武城县公安局郝王庄派出所楼前,这里既是周边居民乘凉休闲的好去处,又是派出所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的好阵地,因其特殊的内涵被命名为“郝和亭”。

武城县公安局郝王庄派出所依托“一室、一区、一亭、一站、一角”五个阵地,全面推动工作重心向源头防范管理转变,推进“派出所主防”落地见效。其中这“一亭”,就是“郝和亭”。今年以来,郝王庄派出所在“郝和亭”以唠家常、论是非的方式,调解矛盾纠纷50余次。

刚刚赶集回来的李大娘正在亭子里歇脚,民警看到后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大娘,买了这么多菜,中午做什么好吃的?”

“这不放暑假了,孩子们都回来了,就多买些菜。对了曹警官,你得帮我个忙,我这些孩子们平时在城里,看不到这些湾呀水啊的,回到老家,就稀罕这些。我和他爷爷也不能整天盯着他,这一盯不住就跑出去玩,盯得紧了就在家玩手机,他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上年纪了也管不了,你能帮我劝劝吗?”李大娘向民警倾诉着心里的烦恼。

“行,大娘,我下班后去家里看看孩子。”民警爽快地答应道。

“郝和亭”聚人气、采民意,温馨的环境氛围不仅拉近了警民关系,又能把派出所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借助于“郝乡义警”这支队伍,“郝和亭”又是开展反诈宣传的阵地。“每天听民警在这里讲电信诈骗的那些事,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讲反诈了!”60多岁的李阿姨说道。“咱所里民警整天说被骗的案例,骗子那些事我们都熟记于心了,我和别人拉呱也是这些话题,前段时间听到民警说网上有给老人入保险被骗的,吓得我赶紧给身边的老姊妹挨个打电话提醒他们注意防范。”王阿姨笑称自己都快成“义务反诈宣传员”了。在“郝和亭”里,拉拉家常、唠唠嗑就能让反诈意识入脑入心。今年以来,郝王庄镇未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你们听见了吗?昨天晚上老刘家(化名)又打起来了,这家里整天鸡飞狗跳的,能过好吗?”“清官难断家务事,人家的事咱外人可不好管!”茶余饭后,村民们在亭子里说着家长里短,说者无意,却被民警孙雪听到了心里。经过了解,老刘家是因为婆媳矛盾问题,导致儿子媳妇要离婚,了解情况的孙雪并没有第一时间劝和,而是帮着老刘家把老房子收拾出来,让老人先搬出来住,待到双方都心平气和了,又开始“逐一攻破”。“现在日子都好过了,和以前不一样了,因为经历不同,您老人家看不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很正常,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要学会不管、不问、信任,这样您也省心,他们也不会感觉被束缚而不舒服。”听了民警的话,刘大娘不自觉的点起了头。而儿媳妇这边,民警则找来家里的长辈帮忙进行规劝,经过多方努力,儿媳把住在老房子的婆婆接回了家中。郝和亭,“郝”取自郝王庄镇第一个字,音同“好” ,意为美好,又引申为友爱、和睦的意思,“和”字则意为万事和为贵,和和美美。

“方方正正一座亭,沟通调解暖人心”,这是大家对“郝和亭”的普遍评价。

这样一座亭,已成为郝王庄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在这里,家里管不了的孩子很听民警的话;在这里,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每天都被民警当做自家事;在这里,最新诈骗手段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未来,“郝和亭”的故事还会有很多很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德州公安 编辑|张丽娜
审核|李智群 终审|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