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勇争先 | 德州市教体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今年以来,全市教体系统锚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集中精力在硬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办学环境提升等方面夯基垒台、搭梁立柱,用实际行动推动教体工作高质量发展。

扩优提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9月1日,德州天衢新区明德小学迎来第一批新生。作为今年新投用的学校,新增学位1350个,让周边适龄儿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更好满足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今年我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2所,新增一年级学位1.1万个。全年规划投资5.68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31所,新增幼儿学位1万个。

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我市启动实施强镇筑基行动,深入推进强镇筑基试点建设,提高乡镇驻地学校教育质量,辐射带动乡村教育水平整体提升。2021年我市首批5个乡镇入选省级试点,同时确定了8个市级试点、11个县级试点;2022年3个乡镇入选省级试点;2023年6个乡镇入选省级试点。

同时,为打破城乡学校管理壁垒,我市推广义务教育“集团化”“联合校”办学模式,以第一批德州市基础教育名校为核心校,联合乡村薄弱学校、新建校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联盟134个,覆盖乡村学校468所,初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了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六名”工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8月25日,第四期教育名家名师德州大讲堂活动举行,近1.2万人聆听名家授课。 “大讲堂每期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知名实践派校长和名师,通过授课提升全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境界和专业素养,成就更多名校长,塑造更多好老师。”市政协副主席,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力说。

一支师德好、业务强的专家型、领军型高水平名师队伍,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市制定《德州市“名师引航工作室”建设方案》和《关于组织遴选首批德州市“名师引航工作室”的通知》,确定了首批德州市“名师引航工作室”100个,开展“六名”工程,实施新任教师“春笋之力”、骨干教师“鸿儒之道”、后备校长“卓越之源”培育计划,办好“教育名家名师德州大讲堂”“学科专家德州行”等专业能力提升活动,夯实教育改革的基础,培育出省级以上名师名校长169名,省级以上乡村优秀青年教师83名。

开拓创新打造德州职教新亮点

8月底,德州理工职业学院教学楼、公寓楼、学生餐厅验收完毕。学校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推动企业产学研项目落户,投入使用后将为全市产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

我市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争创职业教育先进城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资金供给、用人自主权下放、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统筹等政策,土地、资金、金融贷款等向职业教育加速集聚。每年出资1000万元与中北大学共建产业研究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教融合。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和重点专业,建设现代制造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6个实训中心,成立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优良的学习培训条件造就了我市职业教育的辉煌。我市7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加全国大赛,共获得45个一等奖、49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

完善设施创建特色体育名城

8月31日,2023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万里黄河生态之旅在齐河县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7辆赛车、136名参赛车手在齐河一展风采。

为推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今年,我市积极承接高端体育赛事,以赛为媒激发城市活力,举办了中国钓鱼明星赛、中国青年女子篮球挑战赛、SCBA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山东省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等10余项比赛。

除了承办高水平赛事,还围绕“运动之城、活力德州”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活动。加大特色体育项目推广力度,持续开展板式网球、围棋进校园,柔力球、广播体操进机关,太极拳、健身气功进农村等活动。

我市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育赋能提升城市品质。全市县级“三个一”(即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全民健身工程完成率达100%。今年5月,集全民健身和休闲体育于一体的德州市体育公园体育场开放以来,成为周边市民的健身打卡地。

“到2024年,每个县市区建设1处以上智能化室外健身路径和4个以上公共板式网球场地,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市教体局副局长刘文峰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艺 陈锟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