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黄河大运河,风景这边独好 


唐剑锋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黄河在德州境内虽只有63.4公里,却有着十余处弯曲。尤其是南坦险工,河道宽度为黄河下游最窄,号称黄河入海的“咽喉”。黄河、大运河对德州来说,意义非凡,塑造了城市格局和文化理念。德州,简称“德”,古称安德,“德”便源于黄河别名“德水”。

很多人对黄河的熟悉,来自于热血澎湃的《黄河大合唱》。上世纪70年代末,初来济南时,才知道山东西北部有一个德州,这里盛产小麦和玉米。小麦在德州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以质量好、产量高、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著称;德州的玉米品质也非常好,香糯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德州因黄河而名、因大运河而兴,这便决定了黄河、大运河在德州境内非同一般,不同凡响。怎样让“两河”焕发新时代生机?不仅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让德州更加多姿多彩。黄河、大运河在德州交汇,是上天赐给德州的良机,也给德州人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德州人不甘寂寞,他们抓住机遇,依托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和山东“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创造性地提出启动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即“两河牵手”。这是大手笔描绘德州新蓝图,开辟德州发展新机遇的重要举措。

逐水而居,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生存与发展的遵循。德州“因水而生,因水而美”,也一定能“因水而兴”:德州利用现有基础,通过实施“两河”水系连通、“两河”连通景观廊道、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实现黄河与大运河在水利、交通、文化、旅游和生态方面全面联通,打造“两河文化”展示地,形成“水上游、岸上行”的文旅休闲新场景。

这是多美的场景!这一切将在德州的努力下、打拼中变成现实。德州的“兴”离不开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畅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上。做好黄河、大运河文章,不仅对乡村文化振兴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会让德州“火”出不一样的风采。

(作者为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黄晓龙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