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肺癌关注月 | 重视早筛 规范诊疗

11月是第23个全球肺癌关注月,今年的主题是“重视肺癌早筛,规范肺癌诊疗”。有数据表明,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常见恶性肿瘤之首。本报记者通过采 访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专家了解到,在临床中很多肺癌患者一经确诊已是晚期,导致治疗预后效果差、生存周期短。若是及时早筛实现早发现,并为患者制定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就能让患者获益最大化。因此,肺癌的早期筛查与规范化诊疗十分重要。

早筛首选胸部低剂量CT

“幸好发现得早,否则不知道要受多少罪,真是太谢谢你们了。”11月初,前来复查的齐先生向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首席专家、胸部肿瘤中心主任王春堂连连道谢。齐先生术后恢复得很好,未发现任何复发迹象。

齐先生虽然早就听说过肺癌,但他始终觉得这种病离自己十分遥远,而且CT检查有辐射,因此没必要进行肺部早筛。然而,近年来,身边朋友通过体检筛查发现肺部结节的越来越多,让他开始重视肺部早筛。年初,他来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做了胸部低剂量薄层螺旋CT检查,被发现肺部有一个直径0.8厘米的结节。由于尚未确定结节性质,王春堂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在9月一次随访复查中,王春堂发现该结节直径增长到了0.9厘米,怀疑是恶性的,建议齐先生通过单孔胸腔镜微创技术切除。手术十分顺利,用时仅1小时,术后病理显示,该结节为早期肺癌,术后齐先生恢复良好,5天后顺利出院。

由于肺组织本身没有痛觉神经,且直径小的结节不会引起咳嗽、咳痰、疼痛、咳血以及胸闷等症状,多数早期肺癌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的肺癌一经查出便是中晚期。“直径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能达到92%以上;如果是直径小于2厘米的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就降到了80%左右;如果直径达到3厘米,术后5年生存率就降到了76%。因此,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肺癌的最好措施。”王春堂说。

目前,低剂量薄层胸部螺旋CT检查是筛查早期肺癌的最优方案。如今肺癌的发病年龄在我国呈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上同时伴有吸烟、长期工作生活在受刺激性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有肺癌家族史以及曾患慢性肺部疾病等危险因素的人,都应该及早进行肺癌筛查。

诊疗规范延长预后生存期

7月下旬,44岁的赵女士因咳嗽不止,到家附近的基层医院做了胸部CT检查,结果发现肺部有一个直径5厘米的结节,这让她一时慌了神,急忙来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最终,赵女士被确诊为肺腺癌,且已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

由于肿瘤已经发生转移,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孔晓东为她联系了肿瘤多学科诊疗(MDT)服务,由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组成专家组,共同商讨赵女士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病灶体积较大,属于局部晚期,直接手术效果差,且难以完全根治,因此专家组建议采取先化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辅助疗法,使肿瘤组织缩小,再实施手术切除。

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加免疫治疗后,赵女士的肺部病灶直径由5厘米缩小至不到2厘米,纵隔淋巴结内肿物也明显缩小。再次检查后,孔晓东确认可以为赵女士实施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手术。手术用时1.5小时,成功切除病灶的同时,彻底清理了纵隔淋巴结内的肿物,仅在患者胸部留下了3厘米左右的一个小切口,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患者肌肉、血管、胸膜及肋间神经的破坏、损伤。术后检查,原病灶处没有发现癌细胞。得益于规范化诊疗流程,赵女士术后恢复得很快,仅一周时间便康复出院了。

孔晓东介绍,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佳方案,市第二人民医院秉承肿瘤多学科诊疗首诊制度,共同为患者制定科学、规范的最优诊疗方案,力争首诊首治便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避免给后续治疗增加困难。

“目前,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有胸部微创手术、放疗、消融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都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因病施治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因此,肺癌的规范化诊疗对提升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孔晓东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邢仁宇 通讯员|张月华 编辑|邢仁宇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