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民生答卷 | 德州开展千余场文艺活动,推进“旅游+非遗”融合发展:家门口乐享“文化盛宴”

11月26日,2023年德州市健身彩带龙展演活动在市体育馆举行,来自各县市区的14支代表队各展风采。舞龙者手中的一条条“彩带龙”上下翻飞,时而盘旋在空中,时而翻滚在地面,场面蔚为壮观。“彩带龙是一种融入传统舞龙元素的活动项目。如今舞龙爱好者越来越多,大家以‘舞’会友,强身健体的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主办方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市文旅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目标任务,深挖文化内涵,强化文化宣传,建强文化阵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惠民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聚焦群众需求丰富文化供给

折叠、捆绑、染色……近日,“一布一线一画卷”非遗扎染技艺宣讲活动在乐陵市铁营镇兴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吸引了30余名居民参与。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大家认真学习,很快做成了一幅幅充满创意的作品。“咱们这个文化活动中心啥都有,能练字、能跳舞,还能看书,活动更是一场接着一场。我每天都来。”82岁的居民张书东格外满意。

文化活动场所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针对群众反映的“文化活动场所少、开展的文化活动少”等问题,市文旅局确定了“每个乡镇(街道)打造1处以上文化体验活动场所”的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各场所根据群众需求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展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累计达1300余场,参与群众达2万余人次,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我们还制作了全市‘文化体验活动场所地图’,公布了各个场所的地址、开放时间和监督电话等信息,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非遗和科技服务科科长刘鹏介绍,他们每季度还会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评议,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累计整改问题20余处,不断推动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聚焦文化传承彰显非遗魅力

“这戏唱得真好,还是咱临邑的地方戏有味道!”11月18日下午,临邑县邢侗公园人头攒动,“犁城古韵·周周戏相逢”周末剧场火热开演。只听见,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里时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而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临邑明德文化广场的演出现场。

“犁城古韵·周周戏相逢”周末剧场是由临邑县文化和旅游局、临邑县文化馆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一勾勾”戏曲,每周六下午进公园、进广场、进社区演出两场,将非遗文化大餐送到百姓身边。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开展演出30余场,受益群众过万。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刘鹏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常态化组织开展非遗展演,共举办了255场非遗展演系列活动,涵盖宁津杂技、武城抬花杠、庆云哈哈腔等百余项非遗项目,现场观众累计超过4万人次。“举办系列活动的初衷,也是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即非遗要生活化,要贴近现代生活、走进百姓生活。通过参与活动,群众了解非遗、认识非遗,有了更多获得感。”刘鹏说。

我市创新非遗研学形式,促进“旅游+非遗”融合发展,发布了4条非遗研学路线,广泛开展非遗研学游90余场次,数千名中小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发挥非遗在带动灵活就业方面的作用,我市对152处“山东手造”非遗工坊进行了提升打造。今年,各非遗工坊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培训862学时,增加灵活就业人员900余名,平均增收达1500元以上。

聚焦破圈出彩提升宣传展示力度

“外国友人对我们的虎头鞋很感兴趣,争相体验制作过程,对手造技艺大加赞赏。”提起第一次走出国门的经历,夏津县虎头鞋传承人张晓芸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前不久,张晓芸作为山东省特色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跟随山东省代表团出访中亚,参加了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举办的非遗展演和文化交流活动。一件件颜色鲜艳、造型生动的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驻足欣赏,大家纷纷对中国精湛的非遗手造技艺表现出惊叹和佩服。

张晓芸自幼跟随祖母学做虎头鞋,如今她博采众长,制作的虎头鞋既有传统特点,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开发的虎头鞋系列衍生品达上百种,在继承原有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与时代融合,焕发出全新光彩,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讲好非遗故事,助推非遗产品走出山东、走向世界,是我市文化旅游部门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推进文化“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强非遗政策支持,233个非遗项目、152个非遗工坊、226个代表性传承人构建起我市文化强壮有力的文化根脉。同时,扩大文化交流范围,组织优秀非遗项目参加了10余场国内外非遗文化交流活动,生动展现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加大非遗旅游产品、线路、空间等宣传,不断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如今,我市已有一大批非遗产品走出了国门:德州窑红绿彩的匠人们不断创新,产品销往泰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德元炭雕通过东北亚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博览会,与俄罗斯客商达成合作意向……

“手工艺品作为‘文化使者’,不仅搭建起德州非遗文化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艺术见证。我们将继续探索非遗文化国际交流新模式,打开非遗文化传播新格局。”刘鹏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马乐 通讯员|陈保恒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