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在外能人,德州出台多项利好政策,等你们“雁归兴德”

近期,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雁归兴德”工程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出台《关于支持回引能人返乡任职创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等配套文件。12月22日,我市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二级巡视员胡志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二级巡视员赵明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组织工委书记陈廷国,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焦方兵,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光涛出席,解读“雁归兴德”工程系列政策文件,并回答记者提问。

文件出台背景

德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将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既注重用好本土本乡人才,又注重回引在外人才,鼓励各县市区在回引人才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比如,乐陵市实施“雁归工程”,用好驻京流动党员党委等平台,从在外能人中回引选拔村“两委”干部188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70名。平原县设立“平原好人”新风公益基金,面向企业家、乡贤能人等募集资金善款,用于慰问老人、助学拥军、资助贫困家庭等公益事业,目前募集公益基金1131万元。武城县实施创业回乡、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三回工程”,发挥17个异地武城商会的桥梁作用,建立反哺家乡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建设返乡创业园,已回引入驻在外能人36人、企业12家,总投资19亿元。庆云县用好省级“扩大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县机遇,设立“强村共富”产业发展基金,成立省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6个,支持在外能人与村集体合作,发展特色种植、畜禽养殖、庭院经济等项目74个。回引能人返乡任职、创业、参与公益事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武城县在京商会开展“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活动

平原县举行“归雁省亲”行动暨乡村共富合伙人项目对接会

为进一步做好能人回引工作,在全市形成“能人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下半年市委对乡村能人回引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市委书记田卫东同志专门提出要求。从今年9月份起,市委组织部牵头启动《意见》和《若干措施》等配套文件的起草工作,在充分调研、认真总结各县市区成功做法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文件初稿,并多次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县市区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经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实施。

文件主要内容

《意见》共包括4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目标要求,提出到2025年底,争取全市新回引在外能人5000名以上,其中到村任职的500人以上。

第二部分是回引对象,明确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退休人员等重点群体,以及到村任职、返乡创业、参与公益事业等3种方式。

第三部分是重点措施,这是《意见》的主体部分。坚持突出重点、务实管用原则,提出6项行动计划,作为推进工作的具体抓手。“归雁领航”行动,主要聚焦能人到村任职,明确措施和目标;村级后备人才“青苗”计划,提出利用中职院校定向委培、乡镇事业编招聘、配备基层治理专岗等措施,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储备年轻后备力量;组团式选派科技特派员计划,参照中组部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的做法,推动科技人才下乡服务;“强村共富合伙人”招募行动和乡村“归雁创客”培育行动,都是返乡创业方面的措施,“强村共富合伙人”招募主要侧重回引在外能人参与集体经济项目,目的是借助外部资源促进集体增收,“归雁创客”培育主要侧重返乡能人自主创业;“争当反哺家乡公益人”行动,突出柔性回引,鼓励在外能人参与助学济困、基础设施建设、编制村庄规划等公益事业。6项行动基本覆盖了各类能人群体和发挥作用的多种渠道方式。

第四部分是组织领导,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二是强化要素支撑,落实财政支持、平台建设、政策供给等具体措施;三是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齐河县招聘大学生基层治理专岗

《若干措施》提出了17条政策措施。其中,回村任职方面包括保障报酬待遇、集体经济增量奖励、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聘)乡镇公务员事业编等。返乡创业方面包括创业补贴和岗位开发补贴、创业贴息补贴、“强村共富”项目贴息等各类补贴,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大赛奖励,退役军人创业贷款贴息和带动就业奖励,乡村好青年贷和鲁担惠农贷等。服务保障方面包括注重在返乡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乡村好青年、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时,予以重点倾斜,择优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评选“雁归兴德突出贡献奖”等。

用好乡村在外能人这一宝贵资源,必将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能人回引各个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措施,近期重点谋划组织好合伙人招募、返乡创业项目大赛等系列活动,为在外能人返乡任职和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更加广阔的平台。答记者问

《意见》中提到,利用乡镇事业编制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能否为我们具体介绍下有关情况,另外,机构编制部门围绕“能人回引赋能乡村振兴”还有哪些措施?

赵明国:当前,我市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储量不足、年轻力量偏少等现实问题,乡村发展活力、动力、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为此,我们始终将高校毕业生作为回引的重点群体之一,用好用活编制资源,引导更多优秀年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今年,我们围绕吸引大学生到村,实施村级后备人才“青苗”计划,以县市区为单位,利用乡镇事业单位编制统一招聘大学生,下沉到党建联合体工作,中共党员兼任联合体中心村党组织副书记,非中共党员兼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条件成熟的及时选任为村党组织书记,争取利用3年时间,为每个党建联合体配备至少1名事业编制大学生。同时,我们多措并举,统筹挖潜编制资源,充分保障基层用编需求,引导公费师范生、医学生、农科生等人才流向乡镇、振兴乡村。今年以来上报“三支一扶”岗位招募计划273名、公费生培养计划416名,保障“三支一扶”岗位服务期满落编230人、公费生毕业落编586人,基层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为“跨村联建”、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和提升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日益壮大。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施“雁归兴德”工程,统筹安排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用编进人计划,加大编制资源跨层级、跨领域统筹方面的探索力度。近期,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将指导各县市区确定大学生事业编招聘计划,结合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安排启动相关工作,具体事宜请关注后续公告。

发挥返乡能人作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到村任职,在这方面德州有什么基础、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吸引更多的在外能人到村任职?

陈廷国:近年来,全市组织系统扎实推进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农村带头人队伍的结构素质都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但与乡村振兴的形势任务比,懂经营、善治理、会抓产业发展的人才还比较少,个别村还存在“人难选、选人难”的问题。围绕破解这个问题,我们把回引人才到村任职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德州在外人才多,大量乡村能人在外地打拼多年,有积累、有经验、有门路,都有浓浓的家乡情结和回报乡梓的情怀。回引他们到村任职,为村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涌现了很多“回引一个人,改变一个村”的案例。比如,乐陵市花园镇大韩新村党委书记韩向勇,之前一直在北京经商,回村任职后兴办村办服装厂,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短短几年把一个落后村带成了先进村,他个人也被评为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再如,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新村党总支书记杨瑞瑞,退伍后在外面上班、干个体,回村后先从网格员干起,逐步成长为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前杨从省定贫困村蜕变成了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共有1376名在外能人回村任职,这些“雁归干部”,挑起了带领村庄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重担,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雁归兴德”工程,实施好“归雁领航”、村级后备人才“青苗”计划等专项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回村任职、干事创业。

一是建好联络服务平台。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北京、天津等地,大力推进流动党员党组织、驻外商会等平台建设,作为联络、服务在外老乡的前沿阵地,定期开展恳谈会、茶话会等活动,搭建在外能人与家乡之家的“桥梁纽带”,为能人返乡任职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成立在外能人招募中心(站),为有意向的返乡能人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任职申请等服务,畅通在外能人返乡渠道。

二是完善沟通对接机制。线上通过“灯塔-党建在线”平台、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定期向在外老乡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返乡优惠政策等情况;线下定期组织到重点工程、产业园区、项目一线等实地观摩。近期,我们在谋划能人回村报到、“归雁省亲”、返乡能人创业项目大赛等活动,欢迎在外务工经商的德州老乡积极参与、回家看看,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三是加大培养帮带力度。针对返乡能人对基层情况不了解、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对涉农政策不精通等问题,每年组织归雁专题培训,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县直部门帮扶、“第一书记”驻村、乡镇班子成员结对的“四个一”帮带培养机制,为返乡能人任职村制定“一对一”扶持方案,基础薄弱、情况复杂的村,县乡提前介入、稳妥化解处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启动资金的,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优先支持。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坚持有求必应、一帮到底,确保返乡能人快速适应、干出成绩。

四是强化激励保障措施。今年,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我们提高了村干部报酬待遇,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设立集体经济增量奖励,对集体增收作出贡献的村干部,可从当年度村集体经营收益增量中拿出部分资金予以奖励。每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事业编,拓宽发展空间。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乡村之星和发展党员、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予以倾斜,让到村任职的返乡能人有成就感、荣誉感。

请问农业农村部门在支持能人返乡创业上有哪些支持政策?

赵光涛:多措并举强化人才培育。一是将回引人才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助力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拟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员和回乡返乡创业人员中遴选培训对象,实现培训对象精准,分层次开展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创业能力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000人。二是将回引人才纳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头雁”培育项目,着力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2022年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按照粮食、蔬菜、畜牧、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分赴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分类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共有185人参加该项目。三是鼓励符合条件高中阶段毕业生报考基层农技人才定向培养生(即公费农科生)。每年提报培养需求计划,按照“阅知协议,填报志愿,高校录取,签订协议”的步骤,面向全省考生招生,毕业后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不少于5年。定向培养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所需经费由省财政按每生每年10000元的标准拨付高校,其中生活补助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4000元,学校按每人每月(共10个月,寒暑假除外)400元标准足额发放给定向培养生。截至目前我市与428人顺利完成签约,已走上工作岗位102人。

因地制宜开展农技指导。结合农时,及时制定小麦、玉米全生育期、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等多项技术指导意见;持续开展“千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举办农机化技术推广、粮食机收减损、蔬菜、食用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等各类专题培训班;不定时组织农技专家赴田间地头开展一线农技指导工作,发放明白纸、农技宣传资料等。

鼎力扶持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一是出台《德州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主体有序发展;二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支持77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家家庭农场示范场提升粮食生产服务能力和主体经营能力。三是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在利息补贴方面,市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进行贴息;在担保费补贴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按不超过0.5%的比例给予补贴,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展“鲁担惠农贷-农耕贷”金融下乡服务活动,助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四是实施“千员带万社”行动,构建市县乡三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工作体系,全市辅导员达到814人,全面服务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

选贤任能开展人才选拔。优先鼓励各县市区推荐回引人才参加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培养,及时落实管理期内奖励,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积极推荐回引人才参评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全国最美农技员,对入选的人才,每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积极推荐回引人才参评全省最美基层农技员,对入选的人才,每人奖励1万元。积极推荐回引人才参评齐鲁乡村之星、德州市乡村之星,管理期4年,每人每年分别奖励1.2万元、5000元。积极推荐回引人才参评德州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期5年,每人每年奖励4000元。

人社部门作为就业创业工作主管部门,在推动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成效如何?

焦方兵:一是全力集聚优质创业资源。大力实施“乐创德州十大行动”,组织“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系统梳理扶持政策、平台载体、人力资源等信息,编制发布“五清单两名录”,即就业人才政策清单、融资资源清单、创业服务资源清单、人力资源服务清单、人才服务资源清单和创业基地园区名录、创业导师名录,搭建起创业者和创业资源间的对接桥梁。全面开展创业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园区、进高校、进商圈、进直播间“六进”活动,送资源、送政策、送服务上门。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创业型街道(社区)等220多家,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入选全省首批创业示范综合体,为各类创业者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二是全力供给优惠创业政策。2023年出台了“五类”人员返乡创业系列支持政策,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技能人员等各类能人返乡创业。对创办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最高2万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吸纳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再给予最高3万元的岗位开发补贴。通过打造一揽子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帮助返乡创业者降成本、添动力、护好航。

三是全力打造优越创业环境。今年在全省率先推出创贷+商贷+政府补贴“一套手续、一站放款”的特色服务模式,让创业者一次性、一站式享受各类政策服务。1-11月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亿元,惠及创业主体3519家。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德州市入乡返乡创业百名能人”“十大返乡创业之星”等典型选树,先后选树返乡创业典型118人,如庆云纪晨晓荣获“齐鲁最美高校毕业生”称号,陵城邓世海、乐陵赵华新、田双喜等先后入选“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之星”。同时,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才,纳入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子女入学、就医养老、人才公寓等“关键小事”上提供贴心服务,全力打造优越创业环境,让返乡创业者有荣誉、得实惠、受尊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