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一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情况交流》典型案例!

近日,夏津县《"一核三翼"构建农文旅融合新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情况交流》典型案例,全文如下:

山东省夏津县:“一核三翼”构建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在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核心保护区总面积6000多亩,百年以上古树有20000余株,700年以上的古树有550株。近年来,省、市、县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夏津县充分挖掘农桑文明、黄河文化,将“一核三翼”列入重点项目推进。“一核”,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三翼”分别为农业文化翼、生态旅游翼、历史文化翼,致力于打造集现代桑产业示范、科普教育、乡村旅游、农业创意产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示范区。

一、以“农业文化翼”推动核心资源保护。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委托中国科学院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开展遗产地古树资源普查监测,建立遗产地古树名木保护、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动态评价和预警“三大”体系。有序开展古桑树普查建档和复壮修复工作,对古树的树高、胸径、冠幅等进行测量和统计,统一编号,为2万余株古树建立档案,签订管护责任书,发放古树补贴,桑树种植面积发展到33450亩。二是打造公用品牌。设计应用了夏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夏津椹好”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三是发展产业链条。先后与西南大学联合成立“夏津县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建立桑产业技术创新综合院士工作站,成立夏津县桑产业联盟,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桑茶、紫酒、果干、饮品、桑黄制品五大系列200种商品。桑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已达到55%,桑产品加工业产值占特色农业总产值的65%,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了10亿元。

二、以“生态旅游翼”推动黄河文明挖掘。一是投资基础设施。通过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总投资130多亿元,打造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建起了一条32公里的观光路,建成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槐林生物园等生态园区。二是搞活节庆活动。连续举办十六届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年接待游客突破260万人次。每年举办“走进世界遗产地、发现多彩夏津美”系列主题文化活动30多场,如椹果诗歌节、全国知名散文家采风、摄影展、马拉松比赛等。三是打造旅游品牌。夏津以及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德百温泉度假村等景区先后荣获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中国椹果之乡、山东省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最美森林小镇”,并入选了“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

三、以“历史文化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推进试点县建设。打造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试点县建设。目前建成样板村4个,示范村26个,达标村119个。其中,前屯村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已经成为“一街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古桑文化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二是借助国家项目。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改造项目列入“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库,重点打造杏坞书院、乡村记忆馆、桑茶文化体验馆、桑皮纸小院等文化展示和体验景点。三是挖掘乡村曲艺。重新寻根黄河,重建“架鼓舞”。县里购买服装、道具、架鼓,扶持120个村成立了自己的架鼓队,培养鼓手近万人,整理谱出了80余段几百年来靠口头传承的“架鼓舞”曲谱。整理和筛选403首夏津民歌,《四季花开》《绣花曲》《王大娘喂鸡》先后被编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夏津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