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笃行善作为 履职尽责促发展 ——德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综述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一份份建议意见、一场场审议表决、一项项代表活动、一次次创新实践,无不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彰显着人大代表的使命和初心。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围绕全市大局,依法履职尽责:制定地方性法规2部,作出决议决定3项,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28项,开展执法检查8次、专题视察和调研9次……

突出政治建设 把牢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理论学习。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统揽指导人大工作。严格落实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全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6次、开展交流研讨7次,引导推动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出忠诚信仰,学出责任担当,学出奋进动力。“特别是针对老干部较多、出行不便的实际,在组织老干部支部集中学习讨论的同时,还开展了文件资料送到家、工作要求宣讲到家、征求意见登门到家、联学共建专人到家、建议办理反馈到家‘五到家’活动,确保主题教育全覆盖。”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谭善鹏说。

大兴调查研究。聚焦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聚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领题调研,有针对性地“四下基层”,先后就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纺织产业链发展等形成调研成果22项。2023年11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召开调研成果暨典型案例剖析交流会,谈认识、找差距,解难题、促发展,切实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出台政治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还重点实施了党建夯基工程,聚焦政治建设、作风建设、选人用人等关键环节,逐项梳理短板弱项,逐条制定整改措施,逐个击破难题堵点,推进机关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聚焦重点任务 服务工作大局

2023年是市委确定的“高质量发展突破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落实市委要求,紧贴中心、依法履职,以创新举措、务实作风,推进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为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专题审议了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强调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主攻方向,更富成效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精准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释放引导扶持政策效应,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作为监督重点,听取审议商务、城建等工作报告,建议政府瞄准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方向,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业,发展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商圈体系。

建设食品名市是放大农业优势、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举措。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并听取审议市农业农村局工作报告,就坚持延链补链,强化龙头带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等提出建议。

18件民生实事是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市人大常委会紧盯民生实事办理,制定了全流程监督方案,通过现场视察、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推动政府及时兑现承诺,让“实事菜单”变成群众“幸福礼单”。

“两河牵手”工程、特色体育名城建设……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综合听取报告、开展视察调研、满意度测评、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带着情怀谋事、扑下身子干事、保持韧劲成事,推进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德州落地落实。

坚持良法善治 优化法治环境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有效监督宪法法律实施,注重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德州。

2023年10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宣传解读《德州市供热条例》。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科科长崔大勇认为,条例的施行,为规范供热用热行为、促进供热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法律遵循。

听民声、聚民意,突出民生领域立法在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中已是常态。以《德州市供热条例》为例,近几年,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加快推进供热立法的议案、建议,社会各界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常委会连续多年开展了关于供热立法的调研,于2023年将供热条例列为一类审议项目。“为做好立法工作,我们在条例起草、审议、修改过程中,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开门立法、问策于民,广泛征求人大代表、专家、供热企业以及市民意见,并对条例进行了多次修改。”崔大勇说。

为在立法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常委会还创新“6+1+7”模式打造规范化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联系点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重要途径。我们从遴选、打造、建设等方面,创新形成‘六个覆盖、一体模式、七大建设’的‘6+1+7’模式。”崔大勇说。一是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遴选工作,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扩充为25个,实现人大、政府、法检“两院”、企业与其他组织等不同社会主体和类型的“六个覆盖”。二是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家站室”一体模式,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充分结合,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在群众家门口。三是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网络队伍、运行机制、宣传引导、典型培育等“七大建设”,提高立法联系点履职成效。2023年,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收集立法信息助力地方立法。在供热、城乡供水立法中,共提出立法意见建议70多条,被采纳21条。

目前,全市已制定地方性法规17件,如何有效保障法规实施?常委会充分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 利剑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法律规定,逐条对照检查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律责任是否落实、法律执行效果是否明显。2023年,先后对气象法、职业教育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在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执法检查中,实地走访了110余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集企业诉求和相关问题100余条,在此基础上听取审议市政府有关报告,并对18个部门单位进行了现场询问。

发挥代表作用 保障依法履职

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问题,是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价值体现。一年来,围绕“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工作比以往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

全面搭建履职平台。制定落实“十项措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案,常态化邀请代表列席、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深入推进代表“家站室”建设,组织引导各级代表下基层、访一线,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接待群众成效显著。

“人大代表‘家站室’不仅是代表履职尽责的载体,更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群众遇到揪心事、烦心事,都能在代表之家找代表交流、解决问题,让百姓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人代室主任孟繁新说。2023年以来,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的有效路径,逐步形成线下人大代表“家站室”和线上专题直播的“双线并行”模式。目前,全市建设代表之家117处、代表联络站217处、代表小组活动室121处。探索开展“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推动人大代表每月带着责任“进站”、每季度带着问题“回家”、每年带着履职成绩单向原选区或选举单位述职。

精心组织代表活动。开办“走在前、争一流——人大代表在行动”直播栏目,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全域数字化、“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等主题,代表通过“线下履职+线上报到”方式分享履职经验、收集群众意见,累计参与人数136.8万人次,互动留言25.7万人次。在“抢跑数字赋能新赛道”专题直播节目中,9名市县乡人大代表现场讲述“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以及数字化应用场景在工业、农业、民生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用事例展现了全域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以数字化赋能打造联系群众的德州品牌。“直播间”成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新阵地。

提升议案建议办理实效。一年来,常委会严把代表议案建议质量关,组织专门力量逐件商议,及时召开会议,对市人大代表提出的412件建议进行交办,其中8件重点建议由政府领导领衔办理。目前,41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5件议案已全部办理完毕,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新征程上,唯有踔厉奋发、担当实干,方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高站位服务中心大局、高水平依法履职行权、高效能聚合代表力量、高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冕 通讯员|周敏 时波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