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丛丛

2011年,毕业之后的代丛丛经过层层选拔,顺利考入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从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护士长;从入职时看到精神病患者时的忐忑不安,到现在对患者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坚守……代丛丛以她柔弱的身躯,在12年的时间里,为精卫一科的患者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

“我受伤事小,患者安全事大”

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患者几乎都是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一些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且多为重症,他们就像“定时炸弹”一样,一丝一毫的反常举动都需要护士们提起“一百二十分”的注意和小心。回想当年初次踏入精神卫生中心时,代丛丛的心中充满了担心与焦虑。“本以为护理工作一通百通,只要足够细心和耐心就没什么大问题,但没想到挑战还是无处不在。”代丛丛感慨。

入职后不久,科室收治了一名23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小晨(化名),当得知自己将因为治疗原因远离家人时,她的情绪一度十分激动,进而出现“自毁”举动:疯狂跺脚、摔杯子,严重时甚至会踹、咬医护人员,向他们脸上吐口水更是“家常便饭”。

一次午餐时,小晨突然发病,将饭菜和餐具掀翻在地,且因为思维混乱,头脑不清晰,出现了攻击性行为。眼看场面濒临失控,代丛丛一个健步上前抓住小晨的双手。但由于患者发病时没有自制力,且不自知,一身蛮力都使了出来,代丛丛的手背、胳膊接连被抓伤。尽管如此,代丛丛依然紧紧握住小晨的双手手腕,在与其他几名护士紧密配合、耐心开导下,小晨慢慢冷静下来。当看到代丛丛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的道道血痕时,小晨又心疼、又后悔。“我受伤事小,你安全事大!”代丛丛说,尽管受了伤,但能保障小晨没有因过激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她觉得值得!

“我们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爱”

精神疾病病种复杂,不同患者有不同表现,这需要护理人员有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和耐心。

曾经有一位19岁的男性患者小力(化名),不仅患有精神分裂症,更有精神发育迟智、癫痫、心肌缺血等症状。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不仅要关注他的情绪变化,更要警惕他的身体情况。“这名患者自小在福利院长大,缺乏安全感,性格也因患病变得乖戾。不仅经常与其他患者发生矛盾,更有随时随地大便的习惯,并且会到处甩、蹭……”代丛丛回忆。

为了让小力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个人卫生、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代丛丛每日多次前往病房进行清理。即便臭味刺鼻,小力又经常因为发病无法配合,但她从未有过任何嫌弃,每天都会不厌其烦为小力换洗脏衣物,整理病房。这些在外人看来又脏又臭、见之唯恐不及的活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代丛丛的工作日常,对此,她毫无怨言。

“精神疾病患者其实非常痛苦,他们一面渴望走出精神阴霾,一面又总是无法自控。他们每一个反常举动的背后,都是因为疾病在作祟。因此他们比常人更需要关心关爱。”代丛丛“以心换心”,让小力也渐渐感受到温暖,加上药物的治疗,病情逐渐稳定。

“既然学了护理专业,就要学以致用”

“干一行、爱一行”是代丛丛常说的话。她还记得刚工作时,无论是同学聚会还是家庭聚餐,每次说出“精神科护士”后,气氛总会忽然安静。“家里人一开始也不支持,担心我一个女孩子难以适应,我也为此犹豫过。但既然学了护理专业,就要学以致用、为患者服务。”代丛丛坦言,精神病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封闭性、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确实一度成为自己恐惧的原因,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陪伴、治愈这些患者已经成为自己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身边的人也都慢慢理解了……

作为一名年轻护士长,代丛丛深知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护理更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她稍有空闲就会钻研心理专科知识,提高护理技术,并通过自学考取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找出患者心灵深处的症结,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怀揣对精神疾病患者无私的爱心,代丛丛希望未来可以通过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温暖服务更多患者,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康复。